- 分子与细胞
- 遗传与进化
- 稳态与环境
- 生物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命系统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综合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 种群和群落综合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
- 生物技术实践
- 生物技术实践综合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
- 实验与探究综合
- 生物科学与社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
B.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
C.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群落最大数量 |
D.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一个位于红树林和山毛榉林旁的湖泊,由于某种原因干涸后很快长出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逐渐繁茂起来,最后这个湖泊演变成了一个混交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湖泊演替为混交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为混交林后,原有的杂草物种会消失 |
C.从杂草演替到混交林群落,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 |
D.人类的活动能影响干涸湖泊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荒地上的全部杂草能构成一个群落 |
B.研究哪些种群数量占优势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 |
C.某种群个体数量的减少会导致群落丰富度的降低 |
D.区别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
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群落演替现象的是( )
A.“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灭绝 |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
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 |
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B.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
C.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