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生物

题干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5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6
D.子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8/9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多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30 10:1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的 DNA 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 PCR 方法可将样本中的 R1、r1、R2、r2、R3、r3 区分开。这种方法可用于抗病品种选育中基因型的鉴定。并且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 Mp 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 R 蛋白与相应的 A 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

用甲品种与感病品种杂交后,对F2不同植株的 R1、r1进行 PCR 扩增。已知 R1比r1 片段短。如下为扩增结果。请分析选项中正确的是:
A.水稻种植区的 Mp 是由不同基因型组成的群体。大面积连续种植某个含不同抗病基因的水稻品种,将会引起 Mp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无法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B.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育种步骤的正确排序是先将甲×乙,得到F1R1r1R2r2r3r3植株×丙,得到不同基因型的子代,再用 PCR 方法选出 R1R1R2R2R3R3植株
C.若基因型为 R1R1r2r2R3R3和 r1r1R2R2R3R3的水稻,被基因型为 a1a1A2A2a3a3的 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抗病、感病
D.研究人员每年用 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1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原因是 Mp 的A1基因发生了突变。

同类题5

科研人员得到4种浅红眼的果蝇突变体A、B、C和D,将它们分别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红眼,“m”表示浅红眼)。
组别
亲本果蝇
F1果蝇的表现型
F2果蝇的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
m
+
m

A
野生型
+
+
762
242
757
239

B
野生型
+
+
312
101
301
105

C
野生型
+
m
114
104
111
102

D
野生型
+
m
160
151
155
149
 
(1)据表分析,4种突变体均是单基因的_______________性突变果蝇。
(2)突变位点在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体有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对应的杂交实验中F1和F2果蝇的眼色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
(3)突变体C和D的突变位点都在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不同浅红眼突变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科研人员以不同突变体为材料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
①先进行“♀A×♂B”杂交,发现在F1果蝇中,所有个体均表现为浅红眼,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②又进行“♀B×♂C”杂交,发现F1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红眼个体与浅红眼个体数量的比值约为9:7。由此判断,在F2雌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在F2雄性果蝇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③再进行“♀C×♂D”杂交,发现F1中雌性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全部表现为浅红眼。再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发现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有1/2表现为红眼,而雄性个体只有1%表现为红眼。由此判断,Fl________性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有部分细胞在这两个眼色基因位点之间发生了1次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