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能与热能
-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的速率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化学能与电能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已知2SO2(g)+O2(g)
2SO3(g) △H=-Q (Q>0),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真空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
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 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比较AgCl、AgI的溶解度大小 | 向2mL、0.1mol•L-1AgNO3溶液滴加2滴0.1mol•L-1NaCl溶液,继续再滴加2滴0.1mol•L-lNaI溶液 |
B | 研究酸碱性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向两份5mL、0.1mol•L-1K2Cr2O7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3mol•L-1硫酸和5滴6mol•L-1的NaOH溶液 |
C | 对比硫酸溶液、唾液对淀粉水解催化效果 | 同温时,分别向两份加有2滴碘水的淀粉稀溶液中加入1mL唾液和1mL稀硫酸 |
D | 比较碳酸、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 | 分别向两份2mL等浓度的醋酸、硼酸溶液中加入1mL等浓度的NaHCO3溶液 |
A.A | B.B | C.C | D.D |
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下列工业生产中,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①硫酸工业 ②合成氨工业 ③硝酸工业
①硫酸工业 ②合成氨工业 ③硝酸工业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①②③ |
反应N2(g)+3H2(g)
2NH3(g) ΔH<0,若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
C.相同时间内,断开H-H键的数目和生成N-H键的数目相等 |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c(N2)∶c(H2)∶c(NH3)=1∶3∶2 |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I. 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处理NO2。
II. 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可发生反应,方程式:NO2(g)+SO2(g)⇌ SO3(g)+NO(g) −Q。
III. 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 2H2(g)⇌CH3OH(g) 。
(1)对于I中的反应,120℃时,该反应在一容积为2L的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10min时电子转移了1.2mol,则0~1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υ(NO2) =_______________。
(2)对于II中的反应,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NO2和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3)如果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4)对于III中的反应,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示。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 kPa左右,简述选择此压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利用反应:6NO2+8NH3

II. 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可发生反应,方程式:NO2(g)+SO2(g)⇌ SO3(g)+NO(g) −Q。
III. 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 2H2(g)⇌CH3OH(g) 。
(1)对于I中的反应,120℃时,该反应在一容积为2L的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10min时电子转移了1.2mol,则0~1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υ(NO2) =_______________。
(2)对于II中的反应,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NO2和SO3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3)如果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4)对于III中的反应,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示。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 kPa左右,简述选择此压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加入KHSO4固体,v(H2)变大 |
B.加入少量食盐水,v(H2)减小 |
C.加入Na2CO3固体,v(H2)减小 |
D.滴加少量CuSO4溶液,v(H2)减小 |
氢气被誉为21世纪的新型清洁能源,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甲醇为原料经过重整可以获得氢气。其工业流程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液态甲醇雾化后与水蒸气混合,其目的是______;该工业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2)为了测定CH3OH(g)+H2O(g)→CO2(g)+3H2(g)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甲醇和水蒸气浓度如下:
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
(4)为了研究反应条件对CO含量的影响,在甲醇含量为50%,原料液进料量60 mL/h的情况下,在常压下和在不同催化环境下得到了反应温度与CO含量的关系图。从图中得到的有关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4)为研究反应中压强对CO含量的影响,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液态甲醇雾化后与水蒸气混合,其目的是______;该工业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2)为了测定CH3OH(g)+H2O(g)→CO2(g)+3H2(g)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甲醇和水蒸气浓度如下:
时间 s | 0 | 1 | 2 | 3 | 4 | 5 |
c(CH3OH) /mol/L | 1.00×10-3 | 4.50 ×10-4 | 2.5 0×10-4 | 1.50 ×10-4 | 1.00 ×10-4 | 1.00×10-4 |
c(H2O) mol/L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10-3 | 2.7×10-3 |
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
(4)为了研究反应条件对CO含量的影响,在甲醇含量为50%,原料液进料量60 mL/h的情况下,在常压下和在不同催化环境下得到了反应温度与CO含量的关系图。从图中得到的有关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4)为研究反应中压强对CO含量的影响,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NO2可用下列反应来处理:
6 NO2(g)+8NH3(g)
7N2(g)+12H2O(g)+Q(Q>0)。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处理NO2的效率高。增大该反应平衡常数的措施有 。
(2)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NO2):c(NH3) = 3:4 b.6v(NO2) = 7v(N2)
c.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若平衡时NO2和N2的浓度之比为m/n,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O2和N2的浓度之比 m/n(填“>”、“=”或“<”)。
(4)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升的反应容器内,上述反应2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刚好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在2分钟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NH3) = 。
6 NO2(g)+8NH3(g)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的平衡常数大,处理NO2的效率高。增大该反应平衡常数的措施有 。
(2)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NO2):c(NH3) = 3:4 b.6v(NO2) = 7v(N2)
c.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若平衡时NO2和N2的浓度之比为m/n,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O2和N2的浓度之比 m/n(填“>”、“=”或“<”)。
(4)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为2升的反应容器内,上述反应2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刚好有3mol电子发生转移,则在2分钟内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NH3) = 。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
2C(气)。若经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研究 CO、CO2的回收利用既可变废为宝,又可减少碳的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T1 K 时,将 1mol 二甲醚引入一个抽空的 50L 恒容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CH3OCH3(g)
CH4(g)+H2(g)+CO(g) ,在不同时间测定容器内的总压,所得数据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计算:0~5.0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CH3OCH3)=_______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___ 。
(2)在 T2 K、1.0×104 kPa 下,等物质的量的 CO 与 CH4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CO(g)+CH4(g)
CH3CHO(g),反应速率 v正 −v逆=k正p(CO)•p (CH4)-k逆p(CH3CHO),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P为气体的分压(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 P总×体积分数)。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Kp=4.5×10-5(kPa)-1,则 CO 转化率为 20%时,
=____________。
(1)T1 K 时,将 1mol 二甲醚引入一个抽空的 50L 恒容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CH3OCH3(g)


由表中数据计算:0~5.0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CH3OCH3)=_________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___ 。
(2)在 T2 K、1.0×104 kPa 下,等物质的量的 CO 与 CH4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CO(g)+CH4(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