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球从距地面高h=2.5m处由静止释放,同时B球从地面上以v0=5m/s的速度竖直上抛,二者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经一段时间后二者发生弹性正碰,之后B与地面发生正碰时在某装置作用下迅速固定在地面上,已知两球完全相同,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在B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发生第一次碰撞 |
B.两球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瞬间B球速度的大小为5 m/s |
C.A球最终将在B球上方做往复运动 |
D.A球最终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5 m |
倾角
的斜面与水平面如图所示平滑相接,A、B两完全相同的物块静置于斜面上,两物块相距s1=4m,B距斜面底端P点的距离s2=3m,物块与斜面及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由静止释放物块A后1s再释放物块B。设A、B碰撞的时间极短,碰后就粘连在一起运动。取sin37°=0.6,cos37°=0.8,g=10m/s2,试求:
(1)B物块释放后多长时间,A、B两物块发生碰撞;
(2)A、B最后停在距斜面底端P点多远处。

(1)B物块释放后多长时间,A、B两物块发生碰撞;
(2)A、B最后停在距斜面底端P点多远处。

如图所示,质量为m、两内壁间宽度为2L的箱子A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箱内底面中点有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块B(可视为质点),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某时刻,给A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速度v0,使AB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若A、B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A、B相对静止时速度的大小;
(2)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A、B碰撞n次后,B最终距A左壁的距离是多少?
(1)A、B相对静止时速度的大小;
(2)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3)A、B碰撞n次后,B最终距A左壁的距离是多少?

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小滑块(视为质点),从固定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由静止滑下,经最低点B后滑上位于水平面的木板,并恰好不从木板的右端滑出,已知木板质量M=4kg,上表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木板下表面光滑,滑块滑上木板后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
(1)圆弧轨道的半径及滑块滑到圆弧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及木板的长度。

(1)圆弧轨道的半径及滑块滑到圆弧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及木板的长度。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
A.下落的第一秒和第二秒动量的变化相同 |
B.下落的第一秒和第二秒动能的变化量相同 |
C.下落的第一个H高度和第二个H高度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相同 |
D.下落的第一个H高度和第二个H高度的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相同 |
如图为我市某小区禁止随手抛物的宣传提醒牌。从提供的信息可知:一枚 30g 的鸡蛋从 25 楼(离地面行人 64.8m 高)落下,能使行人当场死亡。若鸡蛋壳与行人的作用时间为4.0×10-4s,人的质量为 50 kg,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求行人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的大小。

如图,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周轨道,圆心O在S的正上方,在O和P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和b,从同一时刻开始,a自由下落,b沿圆弧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与b同时到达S,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同 |
B.a比b先到达S,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同 |
C.b比a先到达S,它们在S点的动量不同 |
D.a比b先到达S,它们从各自起点到S点的动量的变化相同 |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木板甲,木板的上表面粗糙、下表面光滑,木板甲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乙,物块乙与木板甲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用水平恒力F将物块乙从木板甲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当物块乙与木板甲分离时,木板甲的速度为v。要使v减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大物块乙的质量m |
B.增大物块乙上受的力F |
C.增大木板甲与物块乙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D.在木板甲长度L不变的条件下,减小其质量M |
如图所示,质量为小球2m的小球A和质量为m的小球B用等长的细线悬于O点。线长L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A由图示位置静止释放,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则碰后A、B球的速度各是多少? 

如图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小球发生正碰,小球的质重分别为m1与m2。图乙为它们碰撞前后的s-t图像。已知m1=0.1kg,由此可以判断( )


A.m2=0.3kg |
B.碰撞后m1与m2都向右运动 |
C.该碰撞是弹性碰撞 |
D.碰撞过过程中系统损失了0.4J的机械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