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患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国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始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上述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要求:(1)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或套作:(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云猫”“风猫”“墙猫”……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东里文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故为自失本真哉。”
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有礼貌、礼仪、法则之意,是文明行为和道德修养的体现,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自古至今,人们就重视着“礼”,践行着“礼”。
请以“不学礼,无以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喜欢捡拾废品的上海男人沈巍,对着别人的镜头谈古说今、引经据典,思路清晰且表达明确,视频被传上了网络,然后他就成了“网红”,成了“大师”。某新闻透露了沈巍个人的身世,有两点引人注意:一是沈巍小时候在和父亲交流的时候,违心地选择了审计专业;二是在工作之后,坚持收集废品。这一次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不能上班,比如离开家庭。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可能学会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可能学会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可能学会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他可能学会头脑平地生活。
——(《学习的革命》
请以“我生活在_______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词语或另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②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材料一:上海“流浪汉”沈巍意外走红后,身边来了无数围观者:有人来蹭热度开直播;有人和他拍照片、拍视频发朋友圈;有人在抖音上以“沈老师朋友”之名发布视频以求获得关注:甚至有人自封“师娘”来炒作自己。沈巍不胜其扰,央求大家放过他。
材料二:一部热剧《都挺好》带火了苏州的同德里,“苏家老宅”每天引来游客围观。老宅屋主均为老人且都患病,被每天上千人的网红、游客打搅到寝食难安,甚至生病住院,周围邻居也被骚扰到苦不堪言。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劝阻,但网红、游客们每天仍然千里迢迢赶到这里,为了蹭流量、蹭热度来打卡。
对于上述社会现象,有人说通过“蹭热度”来刷存在感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人都需要被重视和认可,表示理解,有人说这种靠其他的热度来提升自己的关注度,甚至不惜用一些手段来炒作自己的行为,不仅不值得提倡,甚至还存在道德问题;也有人说这是人们“用狂欢的方式”在迫害他人,看到了人性的扭曲、社会的畸形。
读了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短片《啥是佩奇》堪称2019年的第一个网络“爆款”视频。数据显示,这个视频一天内的播放量超过3100万次,微博“啥是佩奇”话题阅读量超过3亿次。该短片的内容简单、朴实:快过年了,一位农村爷爷为了电话里孙子的一个心愿——想要“佩奇”,查字典,喊广播,四处打听,千方百计求助村里人,得到了洗洁精、棋牌、女主播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后来在得知佩奇是只粉红色小猪后,爷爷拿着油漆和刷子试图把家里的黑猪染成红色。最终爷爷用家里的鼓风机自制了一个“佩奇”,作为给孙子的春节礼物,带着它去城里儿子家过年。许多人用“笑中带泪”来评价这个视频。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我在马路边检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一直以来。这首儿歌陪伴了无数人的童年。近日,一张截图在网络流传,邢首著名的儿童歌曲《一分钱》在南京一家学校的课本里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点赞,“一分钱”成了“一元钱”,这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有人质疑,认为这样的改编,纯属恶搞倒退。
儿歌《一分钱》究竟应不应该修改?对此,你怎么看?请写-段评论文字,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于60字。我们每天做的事可能有99%是无用的。这些无用的事,有些吞噬我们的时间,消磨我们的意志,阻挠我们的进步……有些则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加我们的见识,深化我们的思想……如何看待和对待无用之事,是我们成长的重要课题。
阅读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