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题目。(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小题1】请赏析开篇一二句的景物描写。(4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分析小令中的“渔父”形象。 (4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小题1】请赏析开篇一二句的景物描写。(4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分析小令中的“渔父”形象。 (4分)
阅渎下面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小题1】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4分)
[双调]水仙子·客乡秋夜
赵善庆
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寒灯一檠,孤雁数声,断梦三更。
注:嵯峨,山高峻貌。
【小题1】曲辞中哪些景象增强了诗人的“归兴”?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曲辞最后三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两种加以赏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小题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
【小题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曲,说两个理由。(4分)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小题1】此曲前八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2分)
【小题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曲,说两个理由。(4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题目。(6分)
[双调] 殿前欢•客中
[元]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选自《元曲三百首》)
[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小题1】“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做具体分析。(4分)
[双调] 殿前欢•客中
[元]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选自《元曲三百首》)
[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小题1】“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小题2】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做具体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小题1】“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5分)
【小题2】“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注释:贯云石(1286-1324)元代文学家。曾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翰林学士等职。后辞官过着隐居的生活。
【双调】清江引 咏梅
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小题1】“南枝夜来先破蕊”句中“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5分)
【小题2】“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注释:贯云石(1286-1324)元代文学家。曾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翰林学士等职。后辞官过着隐居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敞招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小题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敞招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小题1】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山坡羊·未央①怀古
【元】张养浩
三杰②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①未央:未央宫,在汉长安西南部的西安门内,为刘邦的开国宰相萧何负责监修而成,由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前殿遗址的高大土台基,在十几里之外即可望见。②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
【小题1】结合全曲,分析“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一句中“闲”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试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对比手法运用上的妙处。(4分)
山坡羊·未央①怀古
【元】张养浩
三杰②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①未央:未央宫,在汉长安西南部的西安门内,为刘邦的开国宰相萧何负责监修而成,由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前殿遗址的高大土台基,在十几里之外即可望见。②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
【小题1】结合全曲,分析“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一句中“闲”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试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对比手法运用上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观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小题1】一、二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1分)
【小题2】请简要概述“观西风换年华”一句在全曲中的作用。(4分)
【小题3】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中吕】红绣鞋·晚秋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观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小题1】一、二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1分)
【小题2】请简要概述“观西风换年华”一句在全曲中的作用。(4分)
【小题3】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小题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小题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连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春归何太速?
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
[注解]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小题1】本曲题目为“春日送别”,曲中是如何表现别春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小题2】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叫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5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 维扬怀古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第一句,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小题1】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双调】沉醉东风 维扬怀古
锦帆落天涯那答,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
【注】第一句,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那边。
【小题1】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这首曲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