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

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释)①福王:南宋理宗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沙地③荒甃(zhóu):荒凉断井颓垣。
【小题1】元曲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使用一些衬字,请从本曲中摘录一处:_________
【小题2】对本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笙歌”、“罗绮香”表明当年的福王府如今变成了别人娱乐游玩的地方。
B.“乱云老树夕阳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本曲其它地方写景时只写零星的事务不同。
C.“燕休寻王谢家”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本曲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但并没有对景物进行细致的刻画。
【小题3】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小题1】“双调”是这首曲的________,“水仙子”是这首曲的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这首曲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说,远远看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小题3】这首曲子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分别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手法: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普天乐

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1)。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注)(1)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莎,即莎草。茵,垫子、席子、毯子之类的通称。

【小题1】“中吕”是这首小令的
【小题2】从写景的角度为画线句写一段鉴赏文字。
【小题3】简析这首小令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一首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切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小题1】《骤雨打新荷》是元曲中的名篇,从形式上看,“双调”是______,“小圣乐”是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A.上半首写盛夏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深刻认识。
B.下半首对景抒怀,描写浅酌低唱的生活,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C.作品注重词采,对比映衬,托物言志,体现了元好问豪俊犷放的风格。
D.元好问生逢乱世,因此,用观光赏景、归隐田园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小题3】该曲的上半部分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 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小题1】张养浩,字___________,“中吕”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
【小题2】在这首曲中作者对屈原持什么态度?此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

冯子振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注:(幺)戏曲术语。北曲中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而写作“幺篇”或“幺”。
【小题1】下列对本曲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标题《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中“正宫”是曲牌名,它记述标志该曲字数、句数、句式、平仄、内容。
B.这首元曲,描写了农夫希望降雨的场景。作者采用农民的口吻写,文风极为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C.本曲第三句描写了天公无情,久旱不雨。偶尔几片残霞,也隔断彩虹,飘然而去,表达了作者对盼雨而不得的农民的深切同情。
D.下片〔幺篇〕中连用“残霞”、“玉虹”、“甘霖”、“闲云”四种表示天象的词语,有实有虚,令人玩味无穷。
E.本曲运用了白描、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农家甘苦的一个侧面。
【小题2】请简要分析“看一片闲云起处”一句中“闲”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庆东原

(元)白朴

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游,招飐青旗挂。
[注]①招飐:招展,飘扬。②青旗:青色的酒旗。
【小题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名。
B.“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牌。
C.“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调。
D.“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头。
【小题2】从表达的情感看,下列作品中与本作品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B.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C.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D.张养浩《中吕·上坡羊·潼关怀古》
【小题3】本作品对花的描写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越调]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对上面两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乙曲和被称作“秋思之祖”的甲曲,无论是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B.乙曲开头写落日、残霞笼罩着孤村,老树寒鸦之间轻烟缥缈,给人以恬静、欢愉之感。
C.甲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对“天涯”风光的热情赞美。
D.甲乙两曲均以秋为写作对象,均是罗列名词或名词 短语来塑造意象,表达秋思,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同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小题2】像上面两首元曲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来塑造意象的写法,中国古典诗歌中还不乏其例,请再举出一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妙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将军指东汉班超,班超因久守边塞,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一封奏章,其中有两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小题1】下列对两首曲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古》最后一句中“读书人”可以指作者本人,也可泛指有文化的人,作者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思想深刻,耐人寻味。
B.《潼关怀古》前三句中“聚”写出了山峦重重,“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把河水拟人化,写出潼关地势险要气势雄伟。
C.两支曲子中“战火曾烧赤壁山”“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写作意图都为抒发辉煌终将不再、朝代兴亡更迭的历史沧桑感。
D.这两首曲子语言凝练,有高度的概括性,同时又通俗畅达,几近俚语,体现了“曲野”的语言本色。
【小题2】这两支曲子的尾句在表情达意方面各有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