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甲(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 挚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乙(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

邓玉宾子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

【小题1】“双调”在元散曲中被称作______;“沉醉东风”、“雁儿落过得胜令”在元散曲中被称作_______。
【小题2】对作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曲中“种瓜”、“浇麻”、说“庄家话”。是作者闲居生活的典型画面。
B.乙曲中“一转丸”、“双飞箭”,从时空角度形象地比喻了世事倏忽变化。
C.“醉里乾坤大”表明醉酒才觉天地宽广,折射出作者对闲居生活的陶醉。
D.“看看,星星两鬓斑”照应了开头的时光飞逝,抒发了浮生如梦的感慨。
【小题3】这两首元散曲同是写“闲”,但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又有不同。请任选一个角度作具体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对《长亭送别》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绝,以制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在两人的对白中,张生对未来充满自信,莺莺更多的则是担忧。
B.莺莺口占绝句,希望张生“怜取眼前人”,以她为念。
C.“红泪”“流血”“成灰”等词与李商隐《无题》诗中“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的情感一致。
D.唱词运用引用、比喻、用典等手法,显得优美典雅、情韵悠长。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双调]蟾宫曲·怀古

查德卿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霸业成空,遗恨无穷。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小题1】“双调”是这首元曲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农夫”指的是诸葛亮,他曾“躬耕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晦迹,指隐居不出。
B.“一个渔翁”指的是吕尚(姜太公、姜子牙),他70多岁时曾在渭水之滨直钩钓鱼,因周文王礼遇而出仕,后佐武王灭殷。
C.“八阵图”二句是说,诸葛亮因创造八种阵势及兵力部署的阵图而一举成名,“八阵图”指代其军事才能,《六韬》这部兵书使得吕尚功显天下。
D.“霸业成空,遗恨无穷”,是说诸葛亮辅佐其君成就霸业的愿望落空,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遗憾终生。
【小题3】联系全曲,选择一个角度鉴赏这支元曲的艺术特色。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卢挚①

梦中邯郸道②,又来走这遭。须不是山人③索价高。时自嘲,虚名无处逃。谁惊觉?晓霜侵鬓毛。

注:①卢挚,元代散曲家,本曲写于他再次赴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途中。②唐代沈既济《枕中记》写到:卢生在邯郸道邸舍遇到吕翁,吕翁给他一个瓷枕让他安睡,卢生在梦中历尽富贵荣华,醒来主人蒸的黄粱米饭尚未熟。③山人,此处指隐士。

【小题1】这首元曲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说:“古人于隐、仕之间常有矛盾。”结合全曲,说说卢挚这样矛盾的心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下面小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小题1】“正宫”是这首散曲的宫调,“塞鸿秋”是___________。根据这首散曲的字数和构成特点,它应属于散曲中的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纵目万里长江,放眼淮上远山。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雄伟壮丽。
B.三四句远眺江帆和山泉,使用比喻,以工整的对偶叙述,带着分明的动感。
C.五、六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
D.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不仅点明秋季时令,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阵雁惊寒”的音响,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小题3】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动静写景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上片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双调)蟾宫曲

(元)阿鲁威①

动高吟楚客秋风,故国山河,水落江空。断送离愁,江南烟雨,杳杳孤鸿。依旧向邯郸道②中,问居胥今有谁封?何日论文,渭北春天,日暮江东③。

(注)①阿鲁威: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今福建南平)太守。此曲是赴任南剑太守时,途中所作。②邯郸道:典出自“黄粱梦”故事,喻指求取功名的道路。③渭北春天,日暮江东:“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
【小题1】这首元曲有多处用典,其中“问居胥今有谁封?”化用了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典出自汉代________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小题2】简要分析作者在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小题1】综观全曲,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字贯穿全篇。
【小题2】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归雁横秋”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C.“金杯错落”是写昔日繁华热闹的官场生活。
D.“西风白发”极写诗人未能建功立业的惆怅。
【小题3】作品末尾三句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注释)
①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潇湘八景”,这里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写作该曲时卢挚正在湖南宪使任上。
【小题1】“沉醉东风”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倒装句式,更突出“绝壁”这一主体景色。
B.次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
C.以“西风”、“秋意”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内心愁绪。
D.通篇写景远近结合、动静交织,使景物富有画面美。
【小题3】从时空转换的角度赏析该散曲。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元杂剧《汉宫秋》第三折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如下曲词。阅读下面的曲词选段,回答问题。

〔尚书云〕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1)元杂剧《汉宫秋》的作者是________。高中课本中学过的元杂剧还有关汉卿的《________》。
(2)元杂剧一般由一种角色主唱,由男主角主唱的称为末本,女主角主唱的称为旦本。从选段提供的信息看,《汉宫秋》属于________(填“旦”或“末”)本。
(3)《梅花酒》这一曲牌中用到了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梅花酒》中描写了主人公所见的___________和想象中的___________两种景象。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殿前欢·梅花景

(元)景元启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①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②胡床再看咱③,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④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①逃禅:南宋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②据:靠。③咱:句末语气词。④大都来:只不过。

【小题1】下面对这首散曲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首散曲属于小令。
B.上段第二句中的“疏影”指的是月下梅影。
C.下段第二句,作者以妻子的嗔怪侧面描写自已对梅花的专注。
D.全曲用语通俗,富有生活情趣。
【小题2】请结合这首散曲的主旨,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