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是(  )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诗句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虽然具有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缺少飘零之意。
B.“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突出了环境的冷寂,僧人的孤零与自在无碍,若换成“敲”就不免打破了岑寂,平添了一份搅扰。
C.“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语出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写出“闲愁”的辽漠无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把不可捉摸的情感,写得形象、真切、丰实而不觉其抽象了。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语出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既道出了“小龙团”茶如天上明月一股的稀缺珍贵,又让人联想到与其形似的月亮,苏轼与友人共享名茶,月照宾主,茶沁心脾,真是心旷神怡。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按要求选择。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特产,却之不恭,最后只好笑纳。
B.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并登门看望。
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惟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浪淘沙 北戴河》,回答问题。

浪淘沙 北戴河

***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该词作于1954年夏)

1.作者由秦皇岛外壮阔的海景联想到了什么?
2.“挥鞭”这一瞬间动作,显示了人物的性格是什么。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

汤 式

故国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漂泊命。

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愁相并。

注:汤式,生卒年不详,宁波人。元末曾补本县吏,后落魄江湖间。明成祖朱棣时曾为文学侍从。
(1)最能集中体现这首元曲情感的是哪个词?请阐释其具体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曲中“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三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

春近

王铚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索漠:枯寂无生气的样子。

秋日二绝

范成大

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

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

注:①北客:金人。当时宋金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高宗赵构为了讨好敌人,建了可眺望江山的姑苏馆,以接待金使。
(1)第一首诗题为《春近》,结合前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春近”这一特点的?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小题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凝香斋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绌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如白云一样纯洁的湖水,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沙石晶莹如玉,清寒的泉流冲激,悦耳清幽。
C.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诗句意境灵动。诗句声形色兼备,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D.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地方,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色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小题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 南
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请对比分析两首诗歌内容、情感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的诗题为“咏柳”,诗人托物言志,请分析其寓意。(2分)
答: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文意也通,你觉得那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4分)
答: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