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与人交,无畛域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平生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岁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选自《戴名世文集》)
①畛(zhěn)域:范围,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3分)
(2)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3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与人交,无畛域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平生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岁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选自《戴名世文集》)
①畛(zhěn)域:范围,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至,则已不及待矣比:等到 |
B.犯之亦不校校:通“较”,计较 |
C.夏秋之间治装归矣 治:整理 |
D.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遇:遇到 |
A.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
B.家人唯吾母事之谨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C.其死也,皆呱呱而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先君卒于陈家洲故燕王欲结于君 |
A.戴氏家族原本富甲一方,但是到了先君戴硕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只能靠在私塾教书维持生计,先君因此备尝人间辛酸。 |
B.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于穷困忧患,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怀念和悲痛之情。 |
C.先君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怀才不遇,因此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
D.先君戴硕虽然是穷苦的读书人,但是对劝人做善事一直孜孜以求,娓娓不倦,许多人都立即感奋相应,他也因此欢喜难眠。 |
(1)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3分)
(2)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3分)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见山楼记
(明)宋 濂
见山楼者,上虞魏君仲远之所建也。仲远居县西四十里所,龙山委蛇走其南,将升而复翔,其旁支斜迤而西,则为福祈诸峰,若车,若旌,若奔马,若渴鹿饮泉,不一而足;势之下降,为阴阜,为连坡,为平林,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东则遥岑隐见青云之端,宛类蛾眉,向群山相妩媚为妍。
其下有巨湖,广袤百里,汪肆浩渺,环漫乎三方,晦明吐吞,朝夕万变。方屏插起湖滨,曰夏盖山,去天若尺五,岩峙谷张,尤可玩爱,诚越中胜绝之境也。仲远心乐之,以为非高明之居,不足延揽精华而领纳爽气,于是构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
鼎俎既备,肴核维旅,壶觞更酬,吟篇迭咏。及至神酣意适,褰帘以望,远近之山,争献奇秀,晴容舍青,雨色摊翠,不俟指呼,俨若次第排闼而入,使人涵茹太清,空澄中素,直欲骖鸾翳凤,招偓佺、韩终,翩然被发而下大荒,其视起灭埃氛,弗能自拔者为何如也。伻来俾濂记之。
夫自辛卯兵兴,阖庐所在,往往荡为灰烬,狐狸昼舞,鬼燐宵发,悲风翛然袭人,君子每为之永慨。自非真人龙兴,拨乱世而反之正,含齿戴发之氓,孰不在枯鱼之肆哉?纵有佳山日在眉睫间,将不暇见之矣。今仲远雍容于观眺之际,亦曰帝力难名,而吾民恒获遂其生尔。若太常博土施侯,作见山阁于临川,而荆国王文公为证其事,且谓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百余年,而施侯始得以楼出自娱。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此无他,皇化神速,有非前代所可及,雍熙之治,将见覃及于海内。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虽欲不为之记,不可得也。第所愧者,濂之学识缪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仲远尚求荆国其人而为之,庶几楼之胜概,与雄文雅制同为不朽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3分)
(2)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4分)
(3)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3分)
见山楼记
(明)宋 濂
见山楼者,上虞魏君仲远之所建也。仲远居县西四十里所,龙山委蛇走其南,将升而复翔,其旁支斜迤而西,则为福祈诸峰,若车,若旌,若奔马,若渴鹿饮泉,不一而足;势之下降,为阴阜,为连坡,为平林,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东则遥岑隐见青云之端,宛类蛾眉,向群山相妩媚为妍。
其下有巨湖,广袤百里,汪肆浩渺,环漫乎三方,晦明吐吞,朝夕万变。方屏插起湖滨,曰夏盖山,去天若尺五,岩峙谷张,尤可玩爱,诚越中胜绝之境也。仲远心乐之,以为非高明之居,不足延揽精华而领纳爽气,于是构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
鼎俎既备,肴核维旅,壶觞更酬,吟篇迭咏。及至神酣意适,褰帘以望,远近之山,争献奇秀,晴容舍青,雨色摊翠,不俟指呼,俨若次第排闼而入,使人涵茹太清,空澄中素,直欲骖鸾翳凤,招偓佺、韩终,翩然被发而下大荒,其视起灭埃氛,弗能自拔者为何如也。伻来俾濂记之。
夫自辛卯兵兴,阖庐所在,往往荡为灰烬,狐狸昼舞,鬼燐宵发,悲风翛然袭人,君子每为之永慨。自非真人龙兴,拨乱世而反之正,含齿戴发之氓,孰不在枯鱼之肆哉?纵有佳山日在眉睫间,将不暇见之矣。今仲远雍容于观眺之际,亦曰帝力难名,而吾民恒获遂其生尔。若太常博土施侯,作见山阁于临川,而荆国王文公为证其事,且谓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百余年,而施侯始得以楼出自娱。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此无他,皇化神速,有非前代所可及,雍熙之治,将见覃及于海内。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虽欲不为之记,不可得也。第所愧者,濂之学识缪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仲远尚求荆国其人而为之,庶几楼之胜概,与雄文雅制同为不朽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向群山相妩媚为妍妍:美好 |
B.于是构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构:建造 |
C.及至神酣意适,褰帘以望褰:撩开 |
D.伻来俾濂记之俾:代替 |
A.不足延揽精华而领纳爽气蟹六跪而二螯 |
B.及至神酣意适,褰帘以望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C.含齿戴发之氓之二虫,又何知 |
D.今仲远雍容于观眺之际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A.见山楼在上龙山下的大湖旁,魏仲远为了登高望远,饱览夏盖山的优美景色,接受湖山的爽朗气息,于是就建造了这个楼。 |
B.登山的人准备好餐具,备办好果品和菜肴,交相饮酒,诗文迭出,饱览眼前美景如入虚幻之境,便派人嘱咐我写下这篇记。 |
C.作者认为自辛卯年战乱以来,整日里鬼哭狼嚎,民不聊生,如果不是朱元璋起兵平定天下,纵有美丽景色也无时间来欣赏。 |
D.作者认为魏仲远建造见山楼就像施侯建造见山阁,都是由于摆脱战乱的原因,魏仲远还想请王安石来写那流传不朽的文章。 |
(1)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3分)
(2)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4分)
(3)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3分)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4分)
(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前往 |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认识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古之人不余欺 |
C.不出,火且尽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
A.奇特美丽的景色,往往在偏远险要的地方,而能观赏到的人却很少。 |
B.苏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实的精神,也让他在游览中获得喜悦。 |
C.两段文字夹叙夹议,因事见理,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D.王文概括地叙写景物,记叙得简要明白;苏文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3分)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小题4】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奚以知其然也。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且焉置土石 |
D.夫列子御风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齐谐》者,志怪者也。 |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此二者是“小年”之物。而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
B.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的寿命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也很短吗?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吗? |
C.文段中“汤之问棘”一段话看似与课文中第一段的内容重复,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并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呼应和应证。 |
D.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 |
⑴奚以知其然也。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赠御医何承云序
(明)陈继儒
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于腠理,智相等也。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絜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
余尝心慕乎承云何公之医也,公克以医世其家,家有藏书,咸禁方奇经,多秘弗传。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术益精良,而公之名目益显。于是起为景王御医,声驰吴楚间!未几南归,而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四方请学者,车塞道矣。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授即辄中。故上自缙坤先生,以及细民之家,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庚辰秋,余抱病三月,几与鬼邻,而复值母艰,内有哀痛迫肠,外有虚热攻体,时命大谬,谓当已耳。适余恍惚中若有以告公者,当是时,余未识公也。及公至,接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
然则公非直与将相等也,有特相不及公者三。将与相位尊骄倨,每倚富贵而羞贫贱,至疾苦不相闻;而公以药石惠及匹夫匹妇。其不及公者,一也。虚縻爵禄,执空文以罔主上,无所称塞;而公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德不望报,报不厚责。其不及公者,二也。将相不贤,或巧樱善类,阴螯豪杰,以快私意;而公于贤士大夫,保恤调护,毕其技能,有扶植上人之心焉。其不及公者,三也。是三者,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异日不肖者倘有进,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公借其术以医不肖之身,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
(选自《陈眉公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何承云“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一组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絮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4分)
(2)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4分)
(3)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4分)
赠御医何承云序
(明)陈继儒
士尝言,不为相则为将,乃医则二者多兼之。相寿国,医寿人,心相等也。相者制治于未乱,将者图变于预设,医者知微于腠理,智相等也。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絜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
余尝心慕乎承云何公之医也,公克以医世其家,家有藏书,咸禁方奇经,多秘弗传。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术益精良,而公之名目益显。于是起为景王御医,声驰吴楚间!未几南归,而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四方请学者,车塞道矣。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授即辄中。故上自缙坤先生,以及细民之家,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庚辰秋,余抱病三月,几与鬼邻,而复值母艰,内有哀痛迫肠,外有虚热攻体,时命大谬,谓当已耳。适余恍惚中若有以告公者,当是时,余未识公也。及公至,接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
然则公非直与将相等也,有特相不及公者三。将与相位尊骄倨,每倚富贵而羞贫贱,至疾苦不相闻;而公以药石惠及匹夫匹妇。其不及公者,一也。虚縻爵禄,执空文以罔主上,无所称塞;而公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德不望报,报不厚责。其不及公者,二也。将相不贤,或巧樱善类,阴螯豪杰,以快私意;而公于贤士大夫,保恤调护,毕其技能,有扶植上人之心焉。其不及公者,三也。是三者,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异日不肖者倘有进,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公借其术以医不肖之身,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
(选自《陈眉公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寿国,医寿人寿:使……长治久安 |
B.而复值母艰值:看护 |
C.执空文以罔主上罔:欺骗 |
D.则请法其意而广之广:推广 |
A.乃医则二者多兼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医者知微于腠理寄蜉蝣于天地 |
C.裁以已意,核以古法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应手而愈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
A.公受而读之,裁以己意,核以古法每见公,必拱手加敬,称仁人云 |
B.乡之扶疾而赖公以起者,户满屦矣当是时,余未识公也 |
C.公不问贫富远迩,求即辄应,投即辄中按而视之,洞烛如白日,投药试饵,应手而愈 |
D.视人若视其身,治病若治其家公得以施于一乡,而不能施于天下 |
(1)夫医一技耳,今且与将相絮短长而共低昂,得无重哉?(4分)
(2)故自今循顶至踵,得与有生之乐者,夫孰非公所赐耶?(4分)
(3)不肖借其术以医天下之心,庶几有以谢公也夫。(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荷畚锸荷:挑 |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 |
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 | 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 |
A.手足为之胼胝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B.若有感触焉者若入前为寿 |
C.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客有指点之者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7分)。
《滕王阁序》节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各项中“穷”字含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2】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岂能效法阮籍那样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
【小题3】写出节选文段中的成语。(请写出3个,每个1分,共3分)
《滕王阁序》节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各项中“穷”字含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穷岛屿之萦回 |
B.响穷彭蠡之滨 |
C.穷睇眄于中天 |
D.穷且益坚 |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我”和终军一样,虽然到了弱冠之年,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因此“我”(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
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 |
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小题3】写出节选文段中的成语。(请写出3个,每个1分,共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小题1】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3】下列对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4】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小题1】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袜材当萃于子矣鸟何萃兮蘋中 |
B.月落庭空影许长塞上长城空自许 |
C.近语士大夫有车过腹痛之语 |
D.投诸地而骂曰告诸往而知来者 |
A.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
B.夫既心识其所以然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C.因以所画筼筼筜谷偃竹遗予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
D.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 |
A.从文中作者所记之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与可是一个漠视名利,恬淡、狂放且为官清廉的人。 |
B.文与可在画竹方面,主张尊重生活、师法自然,重视创作灵感的捕捉与整体形象的把握,追求神似。 |
C.苏辙从与可的绘画中,看出了一种精妙、深邃的道理。但苏轼并不赞同苏辙的看法。 |
D.此文中,作者的叙述并不拘泥于时间的顺序,全文所涉及的内容都像任意信笔写出的,实则形散而神不散。 |
(1)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阅读下面的唐代小说,完成小题。(22分)
离 魂 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小题1】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小题4】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小题6】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4分)
离 魂 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僚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恩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既至,宙独身先至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潜有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尝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小题1】对文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亦深恚恨(深厚) |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白白地) |
C.今将夺我此志(强行改变) | D.见在舟中(看见) |
A.家人莫知其状 | B.其妻常恩父母 |
C.何其诡说也 | D.或谓其虚 |
A.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 | B.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
C.其妻常恩父母 | D.家人异之 |
A.张镒从前曾答应自己的外甥王宙,等女儿长大以后,把女儿送到太原去和王宙结婚,可后来张镒却答应了宾僚的求婚,把女儿嫁给了宾僚。 |
B.张镒被征调到京城去做官,但张镒不愿离开清河,就派王宙到京城去贿赂朝廷官员,于是才有了王宙与倩娘的生离死别。 |
C.当王宙和倩娘决别上路以后,倩娘自杀身亡,然后她的灵魂追上了王宙,和王宙私奔到四川,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后来又和王宙一起回到了清河娘家。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五年里,张镒家竟然还没有埋葬倩娘。 |
D.陈玄祐小时候曾听到过倩娘离魂的事,后来又亲耳从张镒的堂侄、莱芜县令张仲规那里听到这件事的始末,意在表明这件事是真实的,而不是作者胡编乱造出来的。 |
(1)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天地)之下,胡颜独存也?
(2)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小题6】作者再三强调他写的事情是真实的,你怎样看待倩娘离魂这一事件的真实性?(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戆子记
[清]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zhuàng):憨厚而刚直。②司阍(hūn):看门。③眴(shùn ):使眼色。④酡(tuó):饮酒脸红貌。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表现戆者憨直特点的一组是( )
①诧曰:“胡为来哉?”②挥拳逐去。③夺瓶还谏。④戆者止之。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而戆者可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2)、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4分。)
(3)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3分。)
戆子记
[清]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期,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蹋,与天子争是非,坐朝斑,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zhuàng):憨厚而刚直。②司阍(hūn):看门。③眴(shùn ):使眼色。④酡(tuó):饮酒脸红貌。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歌者侑一觞乎侑:佐助,指劝人饮酒进食 |
B.诱朴者共媒蘖 媒蘖:挑拨是非 |
C.主人强颔之 颔:点头同意 |
D.主人语塞,谢之 谢:感谢 |
①诧曰:“胡为来哉?”②挥拳逐去。③夺瓶还谏。④戆者止之。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而戆者可用也。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⑥ |
A.《戆子记》是一篇寓言式散文,它主要记叙了三个佣仆的“黠”、“朴”、“戆”的特点,其中描写戆者指桑骂槐斥责主人言行不一的场面生动逼真。 |
B.黠者见风使舵,心机太多,讨好主人,如请歌伎、进谗言加害书童、寻找戆子的过错,是一个十足的市侩。 |
C.作者将戆者的厚直敢谏与黠者的狡黠媚上进行对比,将戆者的“可用”与黠者的“不可用”、朴者的“实无用” 进行对比。 |
D.作者因一“戆”字致使仕途多舛,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使他对“戆”感受颇深。黠者、朴者、戆者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寄予愤懑,讽刺时弊。 |
(1)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2)、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4分。)
(3)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