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B.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咎:责怪
C.余自齐安舟行临汝适:前往
D.因笑谓迈曰:“汝之乎?”识:认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四人拥火以入独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入愈深,其进愈难古人不余欺
C.不出,火尽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
D.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浅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特美丽的景色,往往在偏远险要的地方,而能观赏到的人却很少。
B.苏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实的精神,也让他在游览中获得喜悦。
C.两段文字夹叙夹议,因事见理,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D.王文概括地叙写景物,记叙得简要明白;苏文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3分)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8-02 05:0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示季子懋修书

明张居正

(1)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2)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矱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3)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勒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4)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5)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选自《张文忠公全集》)

【小题1】段中懋修“忽染一种狂气”,这“狂气”具体含义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吾言止此矣,汝思之!
B.乃不俯寻吾所得  吾诚爱汝之深,望汝
C.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  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
D.所谓之楚北行    蹈吾之所失
【小题3】归纳第三段段段意。
【小题4】作者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因是:
【小题5】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儿子的家书,在信中张居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请结合文章从“情”与“理”的角度分析这篇文章。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小题。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其节  刳:挖空
B.鹤氅衣  被:披着
C.见风帆沙鸟 第:只
D.自翰林滁上 出:出差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B.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C.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D.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小题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鼓瑟希,铿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
C.冠者五六人D.唯求则非邦也与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吾知也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D.因之以饥馑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A.吾一日长乎尔以B.非曰之能
C.吾点也与D.是故哂之是故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夫子哂之”,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为其志在小。
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小题5】翻译句子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分)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韩信初为齐王时,蒯通说信,使三分天下,信不听。后知汉畏恶其能,乃与陈豨谋反。事泄,吕太后以计擒之。方斩,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高祖归,乃诏齐捕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耶?”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今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弛而维绝,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聚,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求者甚众,固力不能耳,又可尽烹耶?”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也。
(节选自《反经》)
注释:①跖:即盗跖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说_________________(2)夷____________(3)置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韩信初为齐王时 故为之文以志
B.吕太后以计擒之 陛下安得夷之乎
C.乃为儿女子所诈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D.秦之纲弛而维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
【小题4】请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概括出一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