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太常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对曰:“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船乐游田,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天子异焉,特召见永。阳朔中,凤。凤病困,荐从弟御史大夫音以自代。上从之,以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而平阿侯谭位特进,领城门兵。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愿君侯与博览者参之,小子为君侯安此。”谭得其书大感,遂辞让不受领城门职。永远为郡吏,恐为音所危,病满三月免。音奏请永补营军司马,永数谢罪自陈,得转为长史。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皇太后与诸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上大怒,使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御史不及永,还,上意亦解,自悔。明年,征永为太中大夫,迁光禄大夫给事中。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永于经书,泛为疏达,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征入为大司农。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

(选自《汉书·列传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B.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C.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D.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书,一般指儒家经典著作,如《老子》《庄子》,是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B.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接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C.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
D.元延元年,元延是皇帝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新君即为,一般会改变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永通宵经典。他广博地学习经书,对很多经典能够通晓明达,对《天官》《京氏易》等书,最为精通,善于谈论灾变异象。
B.谷永敢于直言。他建言皇帝“正五事”“建大中”,认为皇帝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后宫,安于享乐出游打猎,显示惩戒的六种灾异就会出现。
C.谷永忠于朝廷。他赴任北地太守前,上书皇帝表达忠心,表示会尽职尽责安抚百姓,虽离朝廷遥远,却不会背叛,即便死去,也不会忘记国家。
D.谷永审时权变。他在远地担任郡官,害怕被王音陷害,称病足有三月,得以被免职;任营军司马后,他多次谢罪,自己陈述罪状,得以转任长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
(2)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白:“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二)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瓜,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信所出奇兵二千骑,人持一赤旗,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禽赵王歇。汉四年,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破项羽。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B.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C.数以策项羽 干:向统治者献策以求禄位
D.信楚归汉 亡:使灭亡
【小题2】下列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江亭长劝说项羽快渡江,再图大计;项羽认为跟随自己起事的八千子弟无一人生还,他无颜再见江东父兄,所以决定放弃渡河,与汉军以死相拼。
B.韩信出身贫寒,又没什么好品行,不能被推举做官,而且他又不善经营,常在别人家里混饭吃,人们都很讨厌他。
C.韩信投靠项梁和项羽时,都不受重用。转投汉王刘邦后,刘邦慧眼识英才,非常看重他,马上拜为上将。
D.韩信初为一介平民,后被封上将,他英勇善战,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项羽决战垓下,辅助刘邦灭掉楚霸王,取得了政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2)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林子,字敬士。田子弟也。年十三,遇家祸,时虽逃窜,而哀号昼夜不绝声。一门既陷妖党,兄弟并应从诛,逃伏草泽,常虑及祸。林子与诸兄昼藏夜出,即货所居宅,营墓葬父祖诸叔,凡六丧,俭而有礼。时刘牢之、高素之放纵其下,虏暴纵横,独高祖军政严明,无所侵犯,林子乃自归高祖。义熙五年,从伐鲜卑,行参镇军军事。大军于临朐交战,贼遣虎班突骑驰军后,林子率精勇东西奋击,皆大破之。慕容超退守广固,复与刘敬宣攻其西隅。广固既平,而卢循奄至。初,循之下也,广固未拔,循潜遣使结林子及宗人叔长。林子即密白高祖,叔长不以闻,反以循旨动林子。叔长素骁果,高祖以超未平,隐之,还至广固,乃诛叔长。高祖每征讨,林子辄摧锋居前。十二年冬,高祖伐羌,复参征西军事,悉署三府中兵,加建武将军。高祖至阌乡,姚泓扫境内之民,屯兵尧柳。时田子自武关北入,屯军蓝田,泓自率大众攻之。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田子欲穷追,进取长安,林子止之,曰:“往取长安,如指掌尔。复克贼城,便为独平一国,不赏之功也。”田子乃止。林子威声远闻,三辅震动,关中豪右,望风请附。高祖践阼,以佐命功,封汉寿县伯,食邑六百户,固让,不许。遭母忧,还东葬,乘舆躬幸,信使相望。葬毕,起辅国将军,林子固辞,不许,赐墨诏,朔望不复还朝,每军国大事,辄询问焉。顷之有疾,上以林子孝性,不欲使哭泣减损,日夕抚慰。永初三年,薨,时年四十六。谥曰怀伯。

(节选自《宋书·沈林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B.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C.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D.高祖虑众寡不敌/遣林子步自秦岭/以相接援/比至/泓已摧破/兄弟复共追讨泓/乃举众奔霸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B.践阼,文中指高祖登上皇位。与“践祚”意思相近的还有“践极”“登基”等。
C.乘舆,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乘舆躬幸”意为高祖亲自前往。
D.朔望,朔日和望日。分别指旧历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指逢朔望的朝谒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林子谨守礼节。他年少遭遇家祸,被奸党连累,家中多人死去。但他变卖产业,安葬家人,丧事办得简洁而符合礼节。
B.沈林子忠心耿耿。攻下广固前,卢循派遣使者结交沈林子及他的族人沈叔长,沈林子没有隐瞒高祖,也拒绝了沈叔长的劝说。
C.沈林子深谋远虑。他的哥哥沈田子想要追击姚泓,他认为即使攻下长安,也不会得到封赏,阻止田子继续追击。
D.沈林子深得信任。沈林子两次拒绝高祖的封赏,都没得到允许;每有涉及国家军政的大事,高祖就向他询问。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长素骁果,高祖以超未平,隐之,还至广固,乃诛叔长。
(2)顷之有疾,上以林子孝性,不欲使哭泣减损,日夕抚慰。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悉辞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略能暗诵。贞观中,本州进士举,吏部尚书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乃潜简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伏以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当须推多让美,相敬如一。今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供葬事。其子秘书郎北叟上表辞所赠及葬递之事,高宗不许。裴炎为白帝曰:“处俊临亡,臣往见之,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赙物而已。

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汉书》是班固所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四百年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等。
B.“解褐”指一般人脱去平民时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的服饰,借指由平民开始进入仕途。
C.“春秋”有多种含义,既可指季节,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而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做祭品,在帝王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做祭品则称为“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政时,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D.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停朝在光顺门举哀一日,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还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次贼城,未遑置阵,贼徒遽至,举军危骇。
(2)属臣曰:“生既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傥有诏赐,愿一罢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履平,奉化人。建文二年进士。授德化知县。历官吏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

宣宗初,擢贵州按察使。所至祛除奸蠹,数论时政。旧制,都督府遣使于外,必领内勘合,下都司,不敢辄下卫。至是军府浸横,使者挟关文四驰,历诸卫,腹军伍。宣德七年,履平抗疏言:“勘合之设,所以防诈伪。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从省?”宣宗善其言,都督陈政引罪。帝令诸司永守之,军府为之最。

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履平奏:“贵州四境皆苗,军伍虚,有急孰与战守?今卫军逃于广西,而以在卫者补。不数年,贵州军伍尽空,边衅且起。”帝乃命云严责广西诸卫,追还逃军,俟足用,即遣归,罢贵州戍卒。云,名将,镇粤有功,轻履平书生。正统元年,履平劾云弄权,擅作威福,帝令云自陈。云大惊,引罪。帝宥之。

明年,上书言四事。一,镇远六府,自湖广改属贵州,当食川盐,去蜀道远,仍食淮盐为便。一,军卫粮支于重庆,舟楫不通,易就轻赍多耗费,请以镇远秋粮输湖广者就近支给。一,停黎平诸府岁办黄白蜡。一,贵州初开,三司月俸止一石,今粮渐充裕,请增给。并从之。

时方面以公事行部者,例不给驿。履平言僦车舟必扰民,请给驿便。又以军伍不足,请令卫所官族犯杂死及徒流者,俱送镇将立功,期满还伍;边军犯盗及官民罪轻者,入粟于缺储所赎罪。并从之。三年迁云南左布政使。时麓川用兵,屡奏劳绩。八年致仕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九》,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B.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C.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D.山云镇广西以备蛮岁/调贵州军万人/春秋更代/多逃亡/则取原卫军/以补不逐逃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B.“知府”,明清时期,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称为“府”,除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为“知府”。
C.“勘合”,古代广泛采用的一种符契或文书。校验时将两部分合在一起,通过对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
D.“蛮”,古代对南部异族的称呼。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原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甚少,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履平为官一方,敢于直言。在贵州任职时,他多次向皇上进言,陈述时政,其兴利除弊的主张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采纳。
B.应履平颇有远见,做事果断。广西不停地从贵州抽调军队,导致贵州军伍虚空,他果断地责令追回逃兵,停止抽调贵州军队。
C.应履平不畏权贵,持正不阿。名将山云玩弄权术,作威作福,应履平不因其有功于国仍将其弹劾,山云终因皇上过问而认罪。
D.应履平心系百姓,关心僚属。他建议镇远六府食淮盐以便民,驿站为来往使者提供车船以安民,还请求增加贵州官员的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右军府遣发至黔者,不遵故事,小人凭势横求,诈冒何从省?
(2)边军犯盗及官民罪轻者,入粟于缺储所赎罪。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秦王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B.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C.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D.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即信函,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
B.约从指秦国利诱六国之亲善再各个击破的政策,与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的连横相对。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山东,战国时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后来也曾经指华山、太行山或泰山东边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遭遇坎坷,曾经处境艰难。他十次上书进言来游说秦王,但不为所用,终致盘资用尽,只能狼狈归家,但却不受家人待见,遭到父母妻嫂冷淡以对。
B.苏秦发愤图强,成就合从之说。他矢志苦读太公的《阴符》一书,到深夜时,常常疲倦打盹,就用锥子刺大腿促使自己保持清醒,终于习得了合从策略。
C.苏秦叱咤风云,权势盛极一时。他身拜赵国相印,施行合从大获成功,天下万民的命运和诸侯权臣的威权都决定于他的策略,使各国的诸侯亲过兄弟。
D.苏秦衣锦还乡,尽显世态人情。苏秦游说楚王特意路过家乡时,他的父母妻嫂前倨后恭,卑微以待,反映出当时功利为上的社会风气,颇具讽刺意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2)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欲与官,妃辄之 阻:阻止
B.宰不知,怒,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征召
D.璘败,累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枹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浚等荐,擢知苏州,赐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棰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敕,中国古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C.御史,秦始,御史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自清。
D.正统,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和王公即位年次纪年等,正统属年号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智谋过人,嫉恶如仇。在苏州时,群吏奸猾,况钟因为他们不听号令,下令处死其中几个人,清邪风,树正气。
B.况钟体贴民情,减免苛税。他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为百姓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并用所积累粮食赈济灾荒,代交民间杂赋和拖欠租赋。
C.况钟心思缜密,兴利除弊。他设通关勘合簿,防止进出时行奸作伪;设纲运簿,防止过往运夫私吞财物;设馆夫簿,防止提出无理的需求。
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爱戴。他任期已满当升迁,府中百姓前往请求张文昌让况钟继续任职;况钟死于任上,吏民相聚哭悼,立祠致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2)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坐请托事免。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冑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异之。

(节选自《后汉书·卷八十二上·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B.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C.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D.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是古代官职,官属祭酒,主管教育。掌教育弟子,国有疑问,掌承问对。
B.“五经”是《诗》《书》《易》《乐》《春秋》,是我国古代儒家主要经典。
C.《河》《洛》是《周易》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D.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指“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郃通晓“五经”,擅长占卜之术。和帝即位后,派遣两名使者微服到访益州,察考民风。李郃夜观星象,便得知朝廷已派来了使者。
B.李郃审时度势,机智应变。李郃劝太守远离专权骄横的窦宪,建议未被采纳又自请同行送贺礼,故意延误行程,使太守免遭免官之难。
C.李郃吏能卓著,有忠义气节。元初四年,李郃代替袁敞做司空,多次陈述政事得失,因其忠臣气节,被奸佞之臣诬陷而被罢免了官职。
D.李郃行事功成不居,淡泊名利。李郃暗中筹谋拥立顺帝,因孙程等人事先成功而功名不显,后经翟酺上书被封为涉都侯,他辞让不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拜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
(2)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豫焉。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于世。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氏,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市。毓驳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今白氏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则若同牢合卺之后,罪何所加?《》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过重也。苟以白氏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杀之为重。”太祖曰:“毓执之是也。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文帝践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愍之,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明帝青龙二年,入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齐王即位,赐爵关内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封一子高亭侯。正元三年,疾病,逊位。甘露三年薨,谥曰成侯。孙藩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B.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C.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D.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尚书》,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乐经》和《周易》合称五经。
B.践阼,指登上帝位。践,履踏。阼,阼阶、主阶。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青龙,指魏明帝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明清时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明清时可将之作为对皇帝的称呼。
D.侯,周代位列五等爵的第二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毓品德高尚,学问深厚。卢毓在两位兄长死后照料寡嫂孤侄;为还未与丈夫见过面的白氏求情时能够引用经典阐述意见,让太祖感叹不已。
B.卢毓爱护百姓,敢于谏诤。文帝大举移民充实谯郡,卢毓怜悯百姓,为此上表而惹怒文帝;任侍中时因敢于辩驳和争论获得文帝称赞,官位得以升迁。
C.卢毓选贤荐能,见解独特。卢毓对人的评价和举荐首先看重的是性情品德,其次才是才能,他认为有才而不能办成善事是因为才能没有对准方向和目标。
D.卢毓历侍多君,仕途跌宕。卢毓先后侍奉五位君主,因爱护百姓、敢于谏诤导致官位多有变迁;曹爽掌权时遭贬谪,高贵乡公即位后被进封并惠及子孙。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2)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