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欲与官,妃辄之 阻:阻止
B.宰不知,怒,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征召
D.璘败,累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枹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7 09:5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水上题。
挽文丞相
虞集
徒把金戈挽落珲,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安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何须更上新亭饮,大不如前洒泪时。
【注】①南冠:南方人戴的帽子。②鼎湖:传说中皇帝乘龙升天之处,借指帝王之死。③新亭:地名,故址在南京市南。东晋偏安江南,王导等人在新亭宴饮,席问,周鼓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在座者相视流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诗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徒把金戈挽落晖”一句写文天祥不顿形势凶险,一意孤行,想要挽救行将覆灭的宋王朝。诗人把文天祥比作神话中的英雄鲁阳公,手持金戈,力挽残阳,显得十分悲壮。
B.南冠象征宋末南部抵抗力量,北风暗指来自北方的蒙古族的军事力量;“南冠”与 “北风”句内成对,“吹”字使整个画面平添无限悲凉气息,突出命运的无奈。
C.“子房本为韩仇出”写张良雇勇士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的故事,行动最终未能取得成功,诗人拿张良的鲁莽行动暗喻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D.颈联中,鼎湖指传说中黄帝乘龙升天之处,在此暗指宋君蒙难;“鹤归”写的是丁令威化鹤的故事,在诗人看来,文天样的忠魂亦已化鹤成仙,无须回来。
E. 本诗笔力雄健,画面悲凉壮阔,寓意深刻,语窗沉郁,多用典故,几乎无一句无来历,但又自然贴切,无堆砌之感。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   饬:整顿
B.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   绐:欺骗
C.于是引军次大仪 次:旁边
D.世忠独撄桧怒 撄:触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字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日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D.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C.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注)①石头城:即金陵城,昔为六朝都城。②离宫:皇帝在京城以外的宫室。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抚今追昔,以苍凉的韵调,以富有悲剧意味的形象,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
B.词的上阕即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又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一边写景,一边咏史,一边抒怀。
C.词的下阕也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了离宫荒凉破败,辇路芳草萋萋,松径寂静无人,鬼火高低明灭之空冷阴森之景;虚写了歌女在歌舞中、酒樽前、明镜里青春渐逝只能空望秦淮一片明月而伤心的情形。
D.这首词采用宋代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部韵脚,但因萨都剌思笔流畅,工笔描写世事的变迁,抒发人生之感慨,使作品思路开阔,境界宽广,自然天成,堪为豪放派之大作。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抒发的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