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谷永字子云,长安人也。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建始三年冬,日食、地震同日俱发,诏举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太常阳城侯刘庆忌举永待诏公车。对曰:“明王即位,正五事,建大中,以承天心,则庶征序于下,日月理于上;如人君淫溺后宫,船乐游田,五事失于躬,大中之道不立,则咎征降而六极至。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天子异焉,特召见永。阳朔中,凤。凤病困,荐从弟御史大夫音以自代。上从之,以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而平阿侯谭位特进,领城门兵。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愿君侯与博览者参之,小子为君侯安此。”谭得其书大感,遂辞让不受领城门职。永远为郡吏,恐为音所危,病满三月免。音奏请永补营军司马,永数谢罪自陈,得转为长史。成帝性宽而好文辞,又久无继嗣,数为微行,多近幸小臣,皇太后与诸舅推永等使因天变而切谏,劝上纳用之。上大怒,使侍御史收永,敕过交道厩者勿追,御史不及永,还,上意亦解,自悔。明年,征永为太中大夫,迁光禄大夫给事中。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永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受永所欲言。永对曰:“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永于经书,泛为疏达,其于《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灾异。征入为大司农。岁余,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

(选自《汉书·列传五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B.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C.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D.永闻之/与谭书曰/愚窃不为君侯喜/宜深辞职/自陈浅薄不足以固城门之守/收太伯之让/保谦谦之路/阖门高枕/为知者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书,一般指儒家经典著作,如《老子》《庄子》,是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B.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接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C.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
D.元延元年,元延是皇帝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新君即为,一般会改变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永通宵经典。他广博地学习经书,对很多经典能够通晓明达,对《天官》《京氏易》等书,最为精通,善于谈论灾变异象。
B.谷永敢于直言。他建言皇帝“正五事”“建大中”,认为皇帝如果过分地沉溺于后宫,安于享乐出游打猎,显示惩戒的六种灾异就会出现。
C.谷永忠于朝廷。他赴任北地太守前,上书皇帝表达忠心,表示会尽职尽责安抚百姓,虽离朝廷遥远,却不会背叛,即便死去,也不会忘记国家。
D.谷永审时权变。他在远地担任郡官,害怕被王音陷害,称病足有三月,得以被免职;任营军司马后,他多次谢罪,自己陈述罪状,得以转任长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灾异之发,各象过失,以类告人。
(2)故事,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7 09:4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于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发 发:泄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德字路叔,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駒”。昭帝初,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父为宗正,徙大鸿胪丞,迁太中大夫,后复为宗正,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光闻而恨之,复白召德守青州刺史。岁余,复为宗正,与立宣帝,以定策赐爵关内侯。地节中,以亲行谨厚封为阳城侯。子安民为郎中右曹,宗家以德得官宿卫者二十余人。
②德宽厚,好施生,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家产过百万,则以振昆弟宾客食饮,曰:“富,民之怨也。
③立十一年,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而刘德武帝时治淮南狱得其书。子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献之,言黄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铸作事,费甚多,方不验。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讼子罪,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传至孙庆忌,复为宗正、太常。,子岑嗣,为诸曹中郎将,列校尉,至太常。薨,传子,至王莽败,乃绝。
(节选自《汉书卷三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B.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C.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D.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治”。
B.大鸿胪:古代官职名,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秦及汉初本名典客,汉景帝时改名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改为大鸿胪。
C.地节:是汉宜帝的第二个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太后、皇后、皇帝的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德是少年英才。年少时多次谈论政事,武帝在甘泉宫召见他,称赞他是“千里驹”。
B.刘德为人谨慎,行事低调。他怕太荣盛而不敢娶大将军霍光的女儿;他担心引起民愤,所以乐善好施,广散余财。
C.刘德拥立有功,福泽族人。不仅他自己被赐爵,他的儿子也做了官,因刘德而能做官的族人更是有二十多人。
D.刘德为人宽厚,素有令名。可惜儿子更生蛊惑皇帝,铸造假黄金,劳民伤财被判了罪。刘德也受其连累毁了清誉。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产过百万,则以振昆弟宾客食饮,曰:“富,民之怨也。”
(2)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铸伪黄金,系当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武帝末以待诏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后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簿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会宣帝即位,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逾冬,积三岁乃出。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举霸贤良。胜又口荐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下诏以 霸为颍川太守。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 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霸曰:“数易长吏,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吏缘绝簿书盗财物,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 石。始,霸少为阳夏游徼,与善相人者共载出,见一妇人,相者言:“此妇人当富贵,不 然,相书不可用也。”霸推问之,乃其乡里巫家女也。霸即取为妻,与之终身。为丞相后徙杜陵。

(注)庭中:廷尉。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 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B.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 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C.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 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D.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 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上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有身份的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礼 记》上说:“男子十八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二百石,汉代官员的等级,汉代郡守(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 而有此称法。
C.察,察举制,我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汉代察举制度始于汉文帝时,到汉武帝 时制度达到完备。
D.《尚书》,儒家典籍“五经”之一,《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包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温和善良,足智多谋。他在担任河南太守丞时,处事符合法令,合乎人心,最终 也赢得了人心。
B.黄霸乐于学习。他因不检举弹劾犯了大不敬之罪的夏侯胜而与之一同下狱,在狱中跟 从夏侯胜学习《尚书》。
C.黄霸善于处理政务。他治理颍川时,力行教化,教化行不通才使用刑罚,致力于培养 值得信赖的地方官。
D.黄霸对待下属宽厚仁德。督邮想赶走年老耳聋的许县丞,黄霸却认为许县丞廉洁,能 做一些基本的工作,并无妨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民间时知百姓苦吏急也,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2)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小题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曲突徙薪亡恩泽 ②人为徐生上书
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    焦头烂额为上客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霍氏奢侈B.宜以时抑制
C.往事既已D.后以为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