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傅求,字命之,考城人。进士甲科,通判泗州。淮水溢,毁城。朝廷遣中使护筑,绝淮取土,道远,度用兵六十万。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徙大名府,府守吕夷简委以事。夷简入相,荐其才,擢知宿州,提点江西、益州刑狱,为梓州路转运使。夷獠寇合江,钤辖司会兵掩击,求驰往按所以状,乃县吏冒取播州田,獠故恐而叛。即黥吏置岭南,夷人闻之,散去。益州文彦博上其状,进秩,徙陕西。
关中行当十铁钱,盗铸不可计,求请变法。时州县已散二百八十万缗,亟下令更为当三。民出不意,荡产失业,多自经死,然盗铸遂止。自康定用兵,移税输边,民力大困,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民受其惠,而兵食亦足。召为户部副使。
陇右蕃酋兰毡献古渭州地,秦州范祥纳之,请缮城屯兵,又括熟户田,诸羌靳之,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来索。后帅张昪以祥贪利生事,请弃之。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乃诏谕羌众,反其田,报夏人以渭非其有,不应索,正其封疆而还,兵遂解。进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环之定边砦蕃官苏恩,以小过疑惧而遁,将佐议致讨。泾原既出师境上,求谓恩非素携二者,乘以兵,必起边患。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恩感泣,还砦如初。入判太常寺,权发遣开封府,迁枢密直学士、知定州,复以龙图阁学士权开封。
求本有吏能干局,至是,春秋浸高,且病聩。三司大将钱吉密杀妹,为邻所告,求不能决,反坐告者;又断狱数差失。御史言其不胜任,出知兖州。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傅求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遣中使护筑,淮取土绝:堵塞
B.请缮城屯兵,又熟户田括:搜刮,搜求
C.求谓恩非携二者素:向来
D.春秋高,且病聩浸: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傅求善于平息乱局的一组是( )
①即黥吏置岭南 ②夷之得土,载以回舟 ③求令输本州,而转钱以供边籴   ④乃诏谕羌众,反其田 ⑤但遣裨将从十数卒扣其帐,开以祸福 ⑥求不能决,反坐告者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求防微杜渐,做事通盘考虑。他设法使参与私铸铁钱的不法之徒破产,遏止了私铸铁钱之风;他还曾成功策划对泗州城墙的修复工作。
B.傅求执政为民,注重民族团结。他在朝廷用兵之时调节税收,惠及百姓的同时又保证了军粮供应;他还有效地团结了陇右的夏人,将田地归还他们。
C.傅求得人赏识,也曾被人非议。他因为才能出众先后得到吕夷简和文彦博的赏识,也曾因为未能处理好大将钱吉杀人案以及其他案件而遭非议。
D.傅求善于分析,不轻易用武力。他处理夷獠入侵和蕃官苏恩逃亡事件时,准确地分析了形势,没有贸然动武,从而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相汴堤旁有高埠,夷之得土,载以回舟,省工费殆半。
(2)诏求往视,求以为城已讫役,且已得而弃,非所以强国威。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庆历间,出知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
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
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
(选自《宋史•祖无择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高第:考中了进士而且名次名列前茅。高第,是源于汉代的太学的考试制度,把考试最优者排成四等,由太学推荐给政府,然后授予官职。
B.出袁州 知: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权知开封府 权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监督知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机构。
D.进学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
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实据,却被贬为庶民。
D.祖无择年少时跟从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把他们的遗作汇编成书,使之在世上流传。但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为他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
(2)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列坐其次D.或取诸怀抱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①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注】①酎zhòu金:汉代诸侯在宗庙祭祀时献金助祭,叫酎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事:侍奉
B.少语言,善下人善:善待
C.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除:除掉
D.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轻:轻视
【小题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B.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C.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D.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裔,但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与母亲靠贩草鞋织芦席为生计。
B.刘备喜欢读书,并喜欢结交豪侠之士,不少年轻人都争相归附,为其所用。
C.中山人巨商张世平、苏双等,积蓄千金家财,贩马往返于涿郡一带,见到先主,以为此非凡之人,于是馈赠他大笔钱财。
D.本郡人刘平一向瞧不起先主,以受其管辖为耻,于是派刺客行刺先主。刺客不忍下手,并将自己的来由告知先主,然后离去。他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2)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将,罪六王:封王
B.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之都:建都
C.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逐故主徙:迁移
D.为政不平,主约不信:相信
【小题2】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汉王项羽曰范增目项王
B.汉王欲而西归秦王惊,自而起
C.汉王伤胸,扪足曰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
【小题3】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愿大王少假借
C.至固陵,不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以为汉尽得楚地王
【小题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由于项羽有着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小题6】将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①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朱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①貂珰:宦官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南即讲拱俟辍:停止
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告
C.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会试。典:主持
D.门逾年,杜:关闭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B.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C.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D.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
B.道南在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下诏怪罪自己,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C.道南敢于直谏,遇事有操守和主张,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皇帝赏识。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他愤而请求辞职。
【小题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②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宣皇帝讳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帝少有奇节,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乐号曰四友。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邺。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黄初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及平公孙文懿,大行杀戮。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既而竟迁魏鼎云。
——(《晋书·宣帝纪》)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
B.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
C.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
D.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教: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建立在由孔子奠定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自汉代以来被奉为官学,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
B.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提到的“晋侯”“秦伯”,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变。
D.魏鼎:文中指魏国的重要礼器。鼎有三足两耳,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刑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重器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懿博学多闻,信奉儒家思想。汉末天下大乱,他有心忧天下之志,但他因为汉室衰微,不愿屈服曹氏,以装病拒绝做官。
B.司马懿有奇策善谋,临危不乱。他做军司马以后向魏武进言,魏武帝听从之后,国家费用充足;他统领魏武帝丧事,朝廷内外安定,秩序良好。
C.司马懿老谋深算,能屈能伸。他主动和太子结交,魏文帝即位后倍加重用他,在天子病危之际,他受顾命辅政;受到魏武怀疑,他勤于职守、废寝忘食,最终消除了魏武的疑虑。
D.司马懿有雄心大志,又心狠手辣,据说他有狼顾相,诛杀曹爽时,大肆杀戮,支党皆夷灭三族,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杀掉。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
(2)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

[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B.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C.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D.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凉州”,古代划分中国为九州。《尚书·禹贡》把凉州冀、兖、青、徐、荆、豫、雍等并列为九州。
B.“帝”,皇帝,常用于他人讲述时;皇帝自述时以“朕”自称,以“孤”自谦,以“寡”“寡人”对下谦称。
C.“母忧”,母亲的丧事;丁忧,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D.《晋书》,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合称中国的“二十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先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2)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小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小题2】【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年幼丧父,“鳏寡孤独”一词中,“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C.“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建康,江宁,东京,汴梁,石头城等。
D.“京兆尹”一般指京师所在地的行政长官,唐朝时的京兆尹即长安的行政长官,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绅很有才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小时候母亲亲自教他知识,他个子矮小且擅长写诗,当时人称他为 “短李”。
B.李绅智勇双全,他不愿为李锜写奏章,就假装害怕发抖写不成字,李锜就以死相威胁时,他也毫不畏惧。
C.李绅经历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曾被牛僧孺罢免御史中丞之职,还曾因建议立深王为太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
D.李绅颇有政绩,他历经多代帝王,担任过多种官职,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
【小题6】【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②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①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又请三品以上立家庙,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西京,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① 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是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杨修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②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