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曙,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知定海县。还,为群牧判官,考集古今马政,为《群牧故事》六卷,上之。迁太常丞,坐举进士失实,降监卢州茶税,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为河北转运使,坐部吏受赇,降知寿州。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有卒夜告其军将乱,斩之。仁宗为皇太子,与李迪同选兼宾客,复坐贡举失实,黜官。复为给事中兼群牧使。其妻,寇准女也。准罢相且贬,曙亦降知汝州。起知襄州,又知潞州。州有杀人者,狱已具,曙独疑之。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召为御史中丞。玉清宫①灾,系守卫者御史狱。曙恐朝廷议修复,上言:"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非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又请三品以上立家庙,复唐旧制。以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疾请罢,改户部侍郎。再知河南府,迁吏部。召为枢密使,逾月,首发疽,卒。曙方严简重,居官深自抑损。初,钱惟演留守西京,欧阳修、尹洙为官属。修等颇游宴,曙后至,尝厉色戒修等曰:“诸君纵酒过度,独不知寇莱公晚年之祸邪!”修起对曰:“以修闻之,莱公正坐老而不知止尔!”曙默然,终不怒。及为枢密使,首荐修等。子益恭,字达夫,为卫尉寺丞。性恬淡,数解官就养。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终父丧,遂以尚书司门员外郎致仕。
① 清宫:宋真宗时耗巨资修建的大型建筑,宋仁宗时被雷电击中焚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B.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C.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D.昔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之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龙图阁,北宋收藏太宗御书、典籍、图画、宝瑞,宗室名册、谱牒等文物的地点。
B.家庙是汉民族儒教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C.户部,“六部“之一,主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工程营造及一切财政事宜。
D.西京,历史上多个朝代实行两京制,西安曾长期被称作西京,但北宋的西京指洛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曙虽然很有才干,但初期仕途坎坷。他是进士出身,任职初就表现出色,总结过古往今来官用马匹的管理制度,但也因个人失误屡次遭到降职或罢免。
B.王曙为政严明果断,善于辩奸断狱,他在益州做官时,能迅速判断出有人报告军队作乱不实,任职潞州时,也能在已经判罪定论的案件中找出疑点。
C.王曙避免劳民伤财,委婉上奏进言,玉清宫焚毁后,他援引古例,认为这场灾害,就是上天对下界的警示,他建议不应重建玉清宫,以此回应上天的警示。
D.王曙为人严肃正派,荐才不计前嫌,他曾严厉教导过欧阳修等人,担心他们耽于享乐而惹祸,却遭到欧杨修的顶撞,但他掌权后,还是首先推荐了这些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宗感悟,遂减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②曙参知政事,治第西京,益恭劝曙引年谢事,曙不果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2 04:0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乃下诏曰:“彦光操履平直,识用凝远,布政岐下,威惠在人,廉慎之誉,闻于天下。三载之后,自当迁陟。”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居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时年六十。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三,有删节)
注:邺都:北齐都城,即相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B.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C.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D.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B.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C.古代官制中,一般会用迁、陟、拔、擢等来表示提升官职,用左迁、罢、黜、贬、谪、除等来表示降级免职。
D.古代官吏初到任称为“下车”;官吏任期届满称为“秩满”;交还官职,即退休称为“致仕”;辞官还乡称为“归田”;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称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彦光小时候就显露出卓越的品性,父亲认为他能够使家族兴旺。进入太学之后更注意遵循规矩法度,十七岁就开始当官。
B.梁彦光在担任岐州刺史的时候,治理地方很得法,皇上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希望他坚持这种品性,成为天下效仿的楷模。
C.梁彦光第一次担任相州刺史,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方法治理当地,没有收到成效,最终被皇帝免职。
D.梁彦光第二次担任相州刺史期间,根据当地风俗,不再采取强硬方式,着力推行以德化人的政策,开办学校,以儒家思想教化当地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 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小试勒兵乎勒:整治,演练。
B.趣使使下令曰趣:通“促”,急忙。
C.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徇:对众说明
D.孙子与有力焉与:参与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试以妇人乎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B.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既已明而不如法者
C.臣既已受命为将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
D.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吏士之罪也。
【小题3】下面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操演章程已经宣布下达,于是架设兵器,立即对他们三令五申。
B.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大王只是喜欢我的兵法理论,不能用我的理论来实际用兵。
C.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
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军令纪律的要求
D.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从此,吴王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最终任命他做了将军。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以所著兵法求见吴国国王阖闾,吴王让其用一群女子来小试一下练练兵,结果失去了自己宠爱的两个妃子。
B.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孙武便陈设鈇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击鼓指挥他们,妇女们总是放声大笑,不得已,经吴王阖闾同意,将两个女队长杀了。
C.孙武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他们操练。妇女们一切动作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
D.吴国往西攻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这些都离不开孙武兵法。
【小题5】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李傕、郭汜之乱长安也,晃说奉,令与天子还洛阳,奉从其计。及到洛阳,韩暹、董承日争斗,晃说奉令归太祖;奉欲从之,后悔。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诚,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日:“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时诸军皆集,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太祖叹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明帝即位,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B.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C.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D.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尉”,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秦与汉初,每郡都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景帝时改名都尉。
B.太祖,即魏武帝曹操。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C.“斥候”,古代的器械兵,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D.“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也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晃善于作战。他单独带兵征讨打败了陈式等十多个营垒,又设计打败了关羽,使关羽的士兵有的被逼跳入沔水淹死。
B.徐晃擅长劝说人。他先是成功地劝杨奉自愿归顺了太祖;后又给韩范讲述成败得失的道理,使韩范顺利地归降了太祖。
C.徐晃深受恩宠。他随太祖打败文丑被授任偏将军;文帝又任命他做右将军,晋封逯乡侯,明帝即位,给他增食邑二百户。
D.徐晃节俭谨慎。他病重时中遗嘱中说用当时通行的服装来入殓。徐晃常感叹遇上贤明的君主应当用立功效劳,不追求个人名誉。他也不多和别人结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
(2)太祖案行诸营,士卒咸离陈观,而晃军营整齐,将士驻陈不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D.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何谓相送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
B.下漏,用漏壶中的水滴、沙漏来标记时刻。漏壶是古代利用滴水、漏沙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C.擢,破格提拔,古代授予官职专用名称,与“陟”“升”“除”同用来表示升迁
D.不佞,谦辞,犹言不才,旧时用来谦称自己。“佞”还可以指巧言谄媚,含贬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地位低下,才能出众。他是田家的妾生之子,身份低微,幸而晏婴慧眼识才,知道他文武双全。
B.司马穰苴缺乏自信,推辞任职。面对齐景公的赏识,他觉得自己人微权轻,所以只当了庄贾的助手。
C.司马穰苴法纪严明,斩杀庄贾。他与庄贾约定第二天日中时分会面,结果庄贾轻慢误时,被杀示众。
D.司马穰苴平等待下,大获全胜。他安抚士兵,体贴病弱,极大地提振了士气,最终解决了齐国困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同类题5

课外文言文阅读
袁继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开宝中伐广南,为先锋壕砦。广南平,以功迁供奉官,护隰州白壁关屯兵。时河东拒命,继忠入其境,破三砦,擒将校二人,得生口、马牛羊、铠仗逾万计。近戍主将惧无功受谴,以诚告继忠,继忠以所获分与之。
太宗征太原,继忠预破鹰扬军,先登陷阵。契丹入代境,继忠率兵击走之。
雍熙二年,迁西上阁门使。三年,大将田重进征契丹,命继忠为定州路行营马步军都监。领师取飞狐,下灵丘,平蔚州,擒其帅大鹏翼以献。至定州,重进欲斩降卒后期至者,继忠谕以杀降不祥,皆救免之。大将李继隆以易州静塞骑兵尤骁果,取隶麾下,畜其妻子城中。继忠言于继隆曰:“此精卒,止可守城,万一敌至,城中谁与悍者?”继隆不从。既而契丹入寇,城陷,卒妻子皆为所俘。继隆疑此卒怨己,欲分隶诸军。继忠曰:“不可,但奏升其军额,以廪给,使之尽节可也。”之,众皆感悦。
会契丹骑大至,驻唐河北,诸将欲坚壁待之。继忠曰:“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辞气慷慨,众壮之。静塞军摧锋先入,契丹兵大溃。太宗闻之,降玺书奖谕,赐予甚厚。淳化初,迁引进使,护镇定、高阳关两路屯兵。三年,被病,召赴阙,卒,年五十五。
继忠长厚忠谨,士大夫多与游,前后赐赉钜万计,悉以犒赏士卒。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搢绅称之。
(节选《宋史·袁继忠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继忠入其境 累:多次
B.以廪给    优:优厚地
C.之,众皆感悦 从:跟从
D.前后赐赉钜万计 赐赉:赏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B.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C.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D.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继忠身先士卒,勇武过人。他曾经参战打败过鹰扬军,最先攻入敌阵;在大将田重进讨伐契丹的战斗中,势如破竹,擒得敌方主将进献。
B.袁继忠有谋略,曾进言不要解散静塞军,慎用提高俸禄等方法稳定军心。易州失陷和静塞军后来抗击契丹分别证明了这两个建议的正确性。
C.袁继忠大度宽厚,廉洁无私。戍边的主将害怕无功受罚,他慷慨地将缴获的物品分了出去;将赏赐全部用来犒劳士卒,死后家中没有余财。
D.袁继忠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智勇兼备,影响深远。特别是在抵御契丹的战斗中,功绩显著。他的忠勇令诸将佩服,他的美德为官吏称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重进欲斩降卒后期至者,继忠谕以杀降不祥,皆救免之。
(2) 此精卒,止可守城,万一敌至,城中谁与悍者?
(3) 会契丹骑大至,驻唐河北,诸将欲坚壁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