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列坐其次D.或取诸怀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5-11 03:0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源雄字世略,西平乐都人也。祖怀、父纂,俱为魏陇西王。雄少宽厚,伟姿仪。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周太祖见而器之,赐爵陇西郡公。后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改封朔方郡公,拜冀州刺史。时以突厥寇边,徙雄为平州刺史以镇之。未几,检校徐州总管。

及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时雄家累在相州,迥潜以书诱之,雄卒不顾。高祖遗雄书曰:“公妻子在邺城,虽言离隔,贼徒翦灭,聚会非难。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徐部大蕃,东南襟带,密迩吴寇,特须安抚。藉公英略,委以边谋,善建功名,用副朝委也。”迥遣其将毕义绪据兰陵,席毗陷昌虑、下邑。雄遣徐州刺史刘仁恩击义绪,仪同刘弘、李琰讨席毗,悉平之。

陈人见中原多故,遣其将陈纪、萧摩诃、任蛮奴、周罗睺、樊毅等侵江北,西自江陵,东距寿阳,民多应之,攻陷城镇。雄与吴州总管于顗、扬州总管贺若弼、黄州总管元景山等击走之,悉复故地。东潼州刺史曹孝达据州作乱,雄遣兵袭斩之。进位上大将军,拜徐州总管。后数岁,转怀州剌史,寻迁朔州总管。突厥有来寇掠,雄辄捕斩之,深为北夷所惮。

伐陈之役,高祖下册书曰:“於戏!唯尔上大将军、朔方公雄,识悟明允,风神果毅。往牧徐方,时逢寇逆,建旟马邑,安抚北蕃。嘉谋绝外境之虞,挺剑息韦韛之望。沙漠以北,俱荷威恩,吕梁之间,罔不怀惠,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往钦哉!”于是从秦王俊出信州道。及陈平,以功进位上柱国。赐子崇爵端氏县伯,褒为安化县伯,赐物五千段,复镇朔州。二岁,上表乞骸骨,征还京师,于家,时年七十。

(选自《隋书·源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B.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C.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D.在魏起家秘书郎/寻加征虏/将军属其父为高氏所诛/雄脱身而遁变姓名/西归长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B.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可以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战国时始置左右丞相。
C.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
D.卒,指大夫去世。崩、薨、卒、不禄、死都是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它反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雄身处名门,年轻有为。源雄的祖父、父亲皆为魏国陇西王;他年轻时为人宽宏仁厚,故担任过魏国秘书郎和征虏将军。
B.源雄忠君爱国,屡立大功。尉迟迥暗地里引诱源雄谋反,源雄始终不理会,并平定了叛军。陈朝攻陷城镇,源雄等人收复失地。
C.源雄雄才伟略,安定边塞。源雄为朔州总管时,突厥来犯,源雄捕捉并斩处了他们,断绝了外寇入侵的忧患。
D.源雄军功卓著,荫庇后人。源雄平叛军、收失地、镇边疆,一步步晋升为上柱国。高祖赐封了他的儿子源崇、源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已后,不过数旬之别,迟能开慰,无以累怀。
(2)但江淮蕞尔,有陈僭逆,今将董率戎旅,清彼东南,是用命尔为行军总管。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迁中外府左长史,进位大将军。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攻围隆州。州人李柘亦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命叱奴兴救隆州,又令成亚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除益州刺史,就加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天和二年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有删改)
注:①侯:箭靶。②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城固守婴:围绕
B.军阳翟次:依次
C.张遁举兵之应:响应
D.贵好音乐,弈棋耽:沉溺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贵每缒出战则知明行无过矣
B.贵乃地道潜出覆杯水坳堂之上
C.固不可常理论作师说贻之
D.然后诸军尽力击之秦伯说,郑人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B.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C.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D.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C.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D.宇文贵有为政之能。益州刺史任上,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
(2)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公神道碑铭
(宋)欧阳修
王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其语虽简,而能以理屈人,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公徐一言以定。大中祥符中,天下大蝗,真宗使人于野得死蝗以示大臣。明日,他宰相有袖死蝗以进者,曰:“蝗实死矣,请示于朝,率百官贺。”公独以为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真宗顾公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邪?”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事寡嫂谨,与其弟旭相友悌尤笃,任以家事,一无所问,而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大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原文有删改)
(注)①日者:古时占候卜筮的人。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旦是“贤宰相”的一组是
①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
②海内富实,群工百司各得其职
③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
④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
⑤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
⑥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父椿,避乱往依济南张荣,因家焉。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
中统二年,彧与荣孙宏入朝,因言益都李璮反状已露,宜先其未发制之,未报。明年春,璮果反。时诸郡不为兵备,璮即袭据济南。彧弃家从荣,招集散亡,迎诸王哈必赤进兵讨之。秋七月,捕得生口,言城中粮尽势蹙,彧乃昏夜请见王曰:“闻王陛辞时,面受诏曰:‘发兵诛璮耳,毋及无辜。’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王曰:“汝言城破,解阴阳耶?” 彧曰:“以人事知之,若待城破言于王,晚矣。”王悟。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彧以功授大都督府参议,改知滨州。
时行营军士多占民田为牧地,纵牛马坏民禾稼桑枣,彧言于中书,遗官分画疆畔,捕其强猾不法者置之法。乃课民种桑,岁余,新桑遍野,人名为太守桑。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至无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子迪吉。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B.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C.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D.明日/贼众开门出降/王下令诸军/敢入城者论以军法/璮就擒/城中按堵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
B.“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概念之一,此处指星相、占卜、相宅等方术。
C.“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
D.“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姜彧幼年即聪明好学,因避乱随父亲移居济南,济南太守张荣对他非常欣赏,征召他担任自己官署的属员。
B.姜彧政治观察力很敏锐,曾与张荣的孙子张宏一道向朝廷进言益都李璮有谋反的迹象,后来李璮果然谋反。
C.哈必赤进兵讨代李璮时,姜彧及时提醒他记住皇帝不要伤及无辜百姓的告诫,使济南百姓避免了一场灾难。
D.担任滨州知府时,因为督促农民种植桑树,一年多以后新成活的桑树漫山遍野,姜彧被当地人称为“太守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旦夕城且破,王宜早谕诸将分守城门,勿令纵兵,不然城中无噍类矣。
(2)及迁东平府判官,民遮请留,马为之不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宏,字子充,铅山人。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迁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五年进尚书。

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宏持重识大体,明习国家故事,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颇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为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委任甚至。

宏为人和易,好推毂后进。其于“大礼”不能强谏,亦未尝附离。而是时席书、张璁、桂萼用事。书弟检讨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实录》成,宏议出为佥事,书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尝御平台,特赐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其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其见尊礼,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萼遂与璁毁宏于帝,言宏纳郎中陈九川所盗天方贡玉,受尚书邓璋赇谋起用,并及其居乡事。宏上书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宏亦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书污故大学士廷和等,并诬宏。宏竟致仕去。时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书、大学士入直内阁。间一岁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赐银章曰“旧辅元臣”。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宽和,朝士皆慕乐之。未几,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赙恤加等,赠太保,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一》)

(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无后;由堂弟兴献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继承大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胞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宁伯谭纶掌奋武营/璁遂劾宏劫制府部/无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复录前后劾疏上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冠礼,是中国古代男性20岁的成年礼,古人在冠礼之后不是必须取字。
B.首辅:即首席大学士。明典制有明文规定其名,称内阁主要柄政者为首辅。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诗文书画等。帝王所用或与之有关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请辞去官职。亦作“乞免”。古代官员提前请求致仕被称之为“乞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费宏行事持重-恪尽职守。当皇帝耽于安逸享乐时,他极力劝谏,曾多次劝嘉靖皇帝革弊政,对皇帝的询问竭诚尽力。无所隐藏。
B.和蔼宽厚的费宏在“大礼”之争中,和其他大臣一样极力谏诤,并坚决不依附权势而背离道义。
C.张璁和桂萼使劲弹劾费宏,费宏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未斥责张璁和桂萼,只下褒奖诏书安慰挽留费宏。
D.在桂萼去世、张璁离职后,皇帝派使者到费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职,从此费宏得到的眷顾待遇更为丰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2)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凌压朝士。”帝置不省。
【小题5】结合原文,概述张璁,桂萼嫉妒并打压费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