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指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
B.陛,指宫殿的台阶。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
C.闲章是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
D.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一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B.“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
C.“自号”是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
D.“海盐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
下列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适:出嫁 |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却:但 |
C.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望月有感》) 羁:束缚 |
D.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贾生列传》) 质:人质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夫子唱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吾不忍其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
B.栩栩然蝴蝶也/ 奏刀騁然 |
C.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D.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去:过去的 |
B.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 倩:请 |
C.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端居》 素:平素 |
D.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可怜:可爱 |
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信:信用 |
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 微:暗中 |
C.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贼:祸害 |
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幸:希望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窃为大王不取也 |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D.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D.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徒以吾两人在也。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腊月最后一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
B.(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
C.(斋戒)一指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二指八关斋戒,佛教用语。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戒”,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斋”,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在《古兰经》中的阿拉伯用语是“扫姆”,原意是坚忍和克制。穆斯林所遵循的伊斯兰斋戒制度,从日出前开始直到日落后,停止饮食,并且克制情欲。 |
D.(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史记》。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