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①衡因上疏陈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①以为吉凶倚伏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
A.太学,是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庠序”也指古代的学校。 |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 |
C.相,不同于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宰相”,是汉朝所设王国的一种官职,其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 |
D.乞骸骨,是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还有“致仕”“乞归”“请老”等。 |
A.张衡聪颖明慧,谦虚稳重。他在文学上有先天的禀赋,并注重不断提高自我,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
B.张衡不慕名利,又忧国忧民。永元中,多次被征召做官皆不就职;在官员大行奢侈之风时,他作《两都赋》讽谏规劝。 |
C.张衡博学多才,成就卓著。他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器械,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等先进仪器。 |
D.张衡有政治才干,正直果敢。向皇帝上书言事,讥议左右,遭宦官忌惮、诋毁;出任河间相,不畏权贵,政绩卓然。 |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乙】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大人故嫌迟
(2)徒留无所施
【小题2】【乙】段A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
【小题3】【乙】段B处诗句,表现出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
A.《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
B.《归园田居(其一)》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
C.《登高》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
D.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及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全词用典较多,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
C.《琵琶行(并序)》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 |
D.《声声慢》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雨霖铃》)
(3)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月夜》)
(4)________,不耻下问。(《论语》)
(5)失于盛年,__________,不可自弃。(《勉学》)
(6)酿泉为酒,__________。(《醉翁亭记》)
(7)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浪淘沙》)
(8)_________,仁之端也。(《孟子》)
(1)《氓》用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容颜憔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浩浩江水,古代文人会生发无限感慨,如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感叹愁绪之多,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感叹韶光易逝,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
(甲)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乙)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
A.汉武,汉代帝王刘彻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
B.岐山之阳,说的是岐山的北面。山之阳指的是山的北面,水之阴指的是水的南面。 |
C.乙卯、甲子、丁卯指的是时间,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
D.孟德,即曹操,孟德为曹操的字,古代人的名字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 |
A.甲文古代逢到喜庆,便以之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甲文中作者以“雨”题名亭子,也有这个意思。 |
B.甲文写作者到了扶风第二年,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亭子,在南面开凿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
C.甲文中说没有收成,盗贼就会猖獗起来,这就需要很多监狱,如果这样,作者与客人想在这亭子上和百姓游玩享乐,也难做得到了。 |
D.乙文中写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时,何况自己!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
(1)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应严明赏罚,对作恶违法或行为忠善的人,应当“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鲜明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寥悲苦而唯美的意境,表现了理想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感叹往事不堪回首,收复中原徒成虚愿,这一感慨,因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愈加强烈。
A.《燕歌行》是一首边塞诗。诗歌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边塞现实。 |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
C.《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人诗。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思念之情缠绵而不哀伤,意境幽静秀丽,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
D.《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临岘山,怀古伤今,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全诗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平淡中见深远。 |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那么就无力负载巨大的翅膀。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