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B.《归园田居(其一)》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C.《登高》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D.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1 02:2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注),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造于朝!”不得已而景丑氏宿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改动)

(注)采薪之忧:因生病不能去打柴的忧虑。用作生病的婉辞。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寒疾,不可以    风:吹风,受风
B.吾何乎哉  慊:不满足,遗憾
C.今天下地德齐 丑:类似
D.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得已而景丑氏宿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
B.①请必无归,造于朝    ②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组是(   )
①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
②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⑥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A.①②③B.②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作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2)辅世长民莫如德。
(3)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石钟山记

苏轼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②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微风浪 (_____________)   (2)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1)汝之乎(   )
A.知道 B.认识 C.记住    D.标记
(2)而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
A.粗劣 B.浅陋 C. 狭小 D.轻视
【小题3】对画波浪线句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小题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小题5】按照“二疑”“二笑”“一悟”等关键词梳理本文,将括号中的内容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