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精思傅会,十年成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C.①衡上疏陈事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以为吉凶倚伏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庠序”也指古代的学校。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的内容相同。
C.相,不同于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宰相”,是汉朝所设王国的一种官职,其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
D.乞骸骨,是封建社会大臣年老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还有“致仕”“乞归”“请老”等。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聪颖明慧,谦虚稳重。他在文学上有先天的禀赋,并注重不断提高自我,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B.张衡不慕名利,又忧国忧民。永元中,多次被征召做官皆不就职;在官员大行奢侈之风时,他作《两都赋》讽谏规劝。
C.张衡博学多才,成就卓著。他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器械,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等先进仪器。
D.张衡有政治才干,正直果敢。向皇帝上书言事,讥议左右,遭宦官忌惮、诋毁;出任河间相,不畏权贵,政绩卓然。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0 06:4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侯琎,字廷玉。泽州人。少慷慨有志节。登宣德二年进士,授行人。乌撒、乌蒙土官以争地相仇杀,诏遣琎及同官章聪谕解之,正其疆理而还。副侍郎章敞使交趾,关门卑,前驱伛而入,琎叱曰:“此狗窦耳,奈何辱天使!”交人为毁关,乃入。及归,馈遗无所受。迁兵部主事。

正统初,从尚书柴车等出铁门关御阿台有功,进郎中。从王骥征麓川,至金齿。骥自统大军击思任发,而遣琎援大侯州。贼众三万至,督都指挥马让、卢钱击走之。遂由高黎贡山兼程夜行,会大军,压其巢。麓川平,拜礼部右侍郎,参赞云南军务,诏与杨宁二年更代。骥再征麓川。琎以功迁左。九年,代还。母忧,起复,寻调兵部。十一年复代宁镇云南。思机发窜孟养,骥复南征。琎与都督张軏分兵进抵金沙江,破之鬼哭山。玺书褒赉。

景泰初,贵州苗韦同烈叛,围新添、平越、清平、兴隆诸卫。命琎总督贵州军务讨之。时副总兵田礼已解新添、平越围,琎遂遣兵攻败都卢、水西诸贼,贵州道始通。又调云南兵,由乌撒会师,开毕节诸路,檄普安土兵援安南卫,而自率师攻紫塘、弥勒等十余寨。会贼复围平越,回师击退之。遂分哨七盘坡、羊肠河、杨老堡,解清平围,东至重安江,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水西苗阿忽等六族皆自乞归化,诏琎随方处置。

景泰元年八月以劳瘁卒于普定,年五十三。赐祭葬,荫其子锦衣卫世袭千户。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侯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B.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C.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D.与骥兵会/兴隆抵镇远道皆通/捷闻/进兵部尚书/进克赏改苗擒其渠/王阿同等三十四人别/贼阿赵伪称/赵王率众掠清平/琎复讨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春秋时已有设置,汉称大行令,明设行人司,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正统,是明英宗的年号,以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的重要方式之一,始于汉武帝。
C.礼部,古代官署管理全国户籍、俸禄、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交事宜。
D.锦衣卫,明代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担任皇帝侍卫,受皇命掌诏狱,有巡察缉捕的权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琏能说会道,胆识才干超群。无论是去开导劝解因争地盘相互残杀的乌撒、乌蒙土官,还是作为侍郎章敞的副手出使,都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B.侯琏少有志节,仕途一帆风顺。他从行人到兵部主事,从郎中到侍郎,再到后来的兵部尚书,都可谓在进阶当中,即便死后,皇上还赐予祭葬,封荫其子。
C.侯琏尽职用命,随军屡立战功。跟从王骥征讨麓川时,他受命增援大侯州,面临大敌,亲自督阵全歼敌军,并率部日夜兼程与大军会合,逼近敌人的巢穴。
D.侯琏指挥有方,能够独当一面。总督贵州军务平定韦同烈叛乱时,抽调云南兵、檄普安土兵驰援以及后面的回军、分哨、会师等做法,显得从容有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狗窦耳,奈何辱天使!”交人为毁关,乃入。及归,馈遗无所受。
(2)骥再征麓川,琏以功迁左。九年,代还。母忧,起复,寻调兵部。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大人嫌迟(2)便言多
【小题2】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府吏见丁宁B.渐见愁煎迫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D.操军破,必北还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大人故嫌迟B.可怜体无比C.何乃太区区D.汝岂得自由
E.二情同依依F.处分适兄意G.共事二三年    H. 感君区区怀
【小题4】综合以上节选诗句,刘兰芝“心中常苦悲”的原因是:
【小题5】说说下列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小题6】根据诗中信息,展开合理想象,描写焦仲卿被母怒斥之后“还入户”之前的心理活动。(8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