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苏轼《喜雨亭记》节选)

(乙)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赋》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汉代帝王刘彻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岐山之阳,说的是岐山的北面。山之阳指的是山的北面,水之阴指的是水的南面。
C.乙卯、甲子、丁卯指的是时间,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D.孟德,即曹操,孟德为曹操的字,古代人的名字由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古代逢到喜庆,便以之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甲文中作者以“雨”题名亭子,也有这个意思。
B.甲文写作者到了扶风第二年,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亭子,在南面开凿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C.甲文中说没有收成,盗贼就会猖獗起来,这就需要很多监狱,如果这样,作者与客人想在这亭子上和百姓游玩享乐,也难做得到了。
D.乙文中写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时,何况自己!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
【小题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09:03: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确实、实在
C.李牧连却之 却:抵挡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小题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B.第二段连用两个语气词,“呜呼”是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是哀其结果之惨。
C.“向使三国”以下几句,假设中不下断语,表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D.“三国”是指齐、燕、赵,“刺客”是指荆轲,“良将”是指李牧。
【小题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小题4】概括齐、燕、赵灭亡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王无罪岁
【小题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庠序:古代地方办的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孝悌:孝,敬爱兄长;悌,孝顺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D.六畜:指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种家畜,又称"六牲";也泛指各种家畜。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用了一组排比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产生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选文第二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孟子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的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C.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D.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孟子的论述鞭辟入里。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