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歌行》是一首边塞诗。诗歌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边塞现实。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富有现实主义色彩。
C.《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人诗。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思念之情缠绵而不哀伤,意境幽静秀丽,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D.《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临岘山,怀古伤今,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全诗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平淡中见深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9 05:00: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
A.五亩之宅,之以桑B.狗彘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合理措施和正确态度。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小题1】下列加点的“相”字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蹑履相逢迎 ②儿已薄禄相 ③怅然遥相望 
④黄泉下相见 ⑤仰头相向鸣 ⑥会不相从许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③/②/④⑤⑥
【小题2】对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与府吏(约定) ②可怜体无比(可爱)
拜还入户(又拜一次)   ④家来贵门(离开)
⑤多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才(美好)
⑦始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施(赠送)
A.①③④⑤⑧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D.①②④⑥⑧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这首诗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D.诗中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小题4】解释加横线词
(1)槌便大怒( )
(2)家事夫婿( )  
(3)卿暂还家( )
(4)交广鲑珍(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1】下列(文中加点词)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伏惟: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B.星分: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夷夏: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古代汉族自称为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D.十旬休假:古时官员七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小题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矜育:怜惜养育    不矜名节:自夸
B.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拔擢:提拔、提升
C.雅望:崇高的声望  懿范:美好的德行
D.家君作宰:宰相    躬逢盛饯:盛大的宴会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前赤壁赋》)
(选文二)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选自《后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于是携酒与鱼
B.纵一苇之所如/藏之久矣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顾安所得酒乎
D.如泣如诉/状如松江之鲈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使藏在深渊里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B.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盂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C.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译文: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D.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竟然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江景山色也认不出来了。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先写玩赏的“乐”,再写历史人物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
B.选文二交特了泛游的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
C.两篇选文都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展现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D.两篇选文描绘的景色季节不同,景物特点也不尽相同。
【小题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纪年的方法,如选文中的“壬戌”。
B.“七月既望”和“十月之望”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六日。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典故中,曹操吟诵的是《短歌行》。
D.两篇选文的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