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
(1)瓶无储粟,生
生
所资 生:____________
(2)眄庭柯以
怡
颜 怡:____________
(3)倚南窗以寄
傲
傲:____________
(4)审
容膝
之易安 容膝: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02 04:4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过零丁洋》中,文天祥把国家的灾难、跟人的坎坷浓缩在“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句中。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的主题是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
E.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小题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同类题3
《归园田居(其一)》和《离骚》中都写到了一些植物,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贾宝玉声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种偏激的思想既反映了他作为贵公子的生活情调,又表现了他虽然幼稚、却很执著的清高脱俗的意识
B.“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是沈从文创作小说《边城》的动机,从小说表现的质朴的人物性格、古老的风俗习惯等方面可以印证这句话。
C.陶渊明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纯真的风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D.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庄子》,是春秋中期的庄周所著。该书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富有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鲁迅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小题2】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明快峭拔
B.幽默含蓄
C.自然质朴
D.平淡婉约
【小题3】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东晋
陶渊明(365-427)
文言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