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粗衣 衣:________________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去:________________
(3)孙叔敖拜曰 再:________________
(4)官益大而心益 小: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小题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名将吴起

司马迁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鲁君疑之,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日:“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回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日:“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太子立,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简注)①曾子:名参,鲁人,孔子门下的弟子。②猜忍:疑忌残忍。③贪:贪求功名。④司马穰苴:春秋时齐国大夫,姓田,精通兵法。⑤亲裹:亲自捆扎。赢粮:舞余的粮食。⑥疽(jū):一种毒疮。⑦战不旋踵:打仗勇往直前。旋,旋转;踵,脚跟。不旋踵,意为奋勇不向后转。⑧尚:娶。古时臣娶君女叫“尚”。⑨害:畏忌。公叔自恃魏婿,而才不及田文,怕吴起不能安心处在他的下面,所以畏忌他。⑩节廉:为人洁身自好而有棱角。节,风节;廉,廉隅,有棱角。⑩试延:试探。延,逗引。
(阅读指要)

这篇小传主要记述了吴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吴起为将,与士卒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所以打仗时士卒勇往直前。魏国让田文为相,吴起认为自己功大,应居相位,所以很不高兴;当他与田文论功后,认识到自己不如田文,可见吴起还有自知之明。至公叔为相,畏忌吴起;公叔的仆人利用吴起“节廉而自喜名”的性格,向公叔献计,挑拨武侯与吴起的关系,武侯果然中了奸计,他们的阴谋得逞。本文写出了一个性格瑕瑜互见的古代名将,文中重在以言行刻画人物叙写生动形象,人物个性鲜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鲁人或吴起曰(__________) (2)鲁君疑之,吴起(__________)
(3)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也(__________) (4)韩赵宾从(__________)
(5)明法审令,不急之官(__________)  (6)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遂杀其妻,以明不齐也   尝学于曾子,鲁君
子论功,可乎 魏文侯既卒,起其子武侯
A.两个“与”相同,两个“事”不同。B.两个“与”相同,两个“事”也相同。
C.两个“与”不同,两个“事”相同。D.两个“与”不同,两个“事”也不同。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子皆出吾下,位加吾上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B.此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今其智反不能及
C.起有留心必受之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吴起见公主贱君也   石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吴起去魏之楚原因的一组是(   )。
①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②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③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④武侯疑之而弗信也⑤吴起惧得罪⑥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2)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加点字。
名词作动词
(1)沛公霸上____________   (2)沛公欲关中____________   (3)吏民____________
(4)范增数项王____________   (5)人如恐不胜____________   (6)芷阳间行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   (2)吾得事之____________
(3)常以身蔽沛公____________   (4)头发指____________   (5)道芷阳行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____________
动词作名词
此亡秦之耳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之____________   (2)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____________
(3)拔剑撞而之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名著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工以药淬之B.卒起不意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往而不反者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
意:(1)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2)其常在沛公也
(3)红杏枝头春闹(《玉楼春》)
(4)目似瞑,暇甚(《狼》)
(5)人有亡斧者,其邻人之子(《人有亡斧者》)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哙拜,起,立而饮之
(3)乃令张良留
(4)敬不敏
坐:(1)因击沛公于
(2)沛公北向
(3)停车爱枫林晚(《山行》)
(4)王曰,何?曰,坐盗(《晏子使楚》)
为:(1)使子婴
(2)击破沛公军
(3)之奈何
(4)约婚姻
(5)若属皆且所虏
(6)窃大王不取也
(7)如今人方刀俎
(8)何辞
胜:(1)刑人如恐不
(2)沛公不杯杓
(3)予观夫巴陵状(《岳阳楼记》)
(4)宁为百夫长,作一书生(《从军行》)
因:(1)击沛公于坐,杀之
(2)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3)高祖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且:(1)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2)若属皆为所虏
如:(1)杀人不能举
(2)沛公起
(3)固不
(4)劳苦而功高
以:(1)具告
(2)樊哙侧其盾
(3)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4)常身翼蔽沛公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
深:(1)秦之遇将军,可谓
(2)桃花潭水千尺(《赠汪伦》)
(3)挟持私虑,失所望(《赤壁之战》)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春望》)
兵:(1)不得持尺
(2)不及召下
(3)秦旦暮渡易水
顾:计不知所出耳
(2)笑武阳
(3)将军宜枉驾之(《隆中对》)
(4)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发:(1)顷之未,太子迟之
(2)轲既取图奉之,
(3)尽上指冠
(4)闾左適戍渔阳(《陈涉世家》)
(5)舜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穷:(1)樊将军以困来归丹
(2)图而匕首见
(3)所识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乡僻壤
乃:(1)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
(2)臣得有以报太子
(3)欲以生劫之
(4)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5)家祭无忘告翁(《示儿》)
以:(1)臣乃得有报太子
(2)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3)使工药淬之
(4)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5)箕踞骂曰
为:(1)皆戮没
(2)嘉先言于秦王曰
(3)乃令秦武阳
(4)为装遣荆轲
而:(1)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
(2)秦王必喜善见臣
(3)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4)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于:(1)常痛骨髓
(2)嘉为先言秦王曰
(3)使毕使
当前题号:6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训练

祁奚荐贤

刘向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也可。”君日:“非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杂事》)

(简注)

①祁奚:晋国贤者,大夫,后任中军尉。②比:偏爱。③党:偏私。④荡荡:宽广。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祁奚荐贤的故事。祁奚荐贤,出自一片公心,只考虑被荐者称职与否,而不管他与自己的关系如何。作者赞美了祁奚唯贤是举、不徇私情的美德。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孰可使(________) (2)晋遂解狐(________)
(3)非之子耶(________)    (4)内举不亲戚(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晋大夫祁奚
B.君问可,非问
C.君子谓祁奚能举
D.立其子,不为
【小题3】照应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引用了《书》、《诗》中的语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祁奚之谓也。
(2)唯善,故能举其类。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壁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堿,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相如因持璧立(______)   (2)不欲予秦璧(______)   (3)礼节甚(______)
(4)相如持其璧柱(______)   (5)乃使其从者衣(______)   (6)而绝秦赵之(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秦王B.璧有瑕,请指示
C.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B.召有司案图C.卒廷见相如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B.臣乃敢
C.赵王
D.秦王恐其破璧,乃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小题6】所选语段写蔺相如奉璧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故事,可用成语______概括。司马迁评价蔺相如时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训练

缪公重赎百里傒

司马迁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简注)

①媵(yìng):陪嫁品。缪公娶晋太子的姐姐为妻,因此百里傒作为缪公夫人的随嫁品到了秦国。②宛:今河南邓州县。③羖(gǔ):黑色的公羊。④铚(zhì):地名,在沛县。

(阅读指要)

此选段记叙了秦缪公重赎百里傒的事,刻画了一位爱才、惜才、善用人才的明君形象,同时也写了百里傒的命途多舛、蹇叔洞察世事的超凡能力等。文章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傒亡秦宛(________)    (2)缪公大(________)
(3)百里傒曰(________) (4)臣以养牛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遂周”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醉翁意不在酒。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夫晋何厌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缪公大说”中“说”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C.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
D.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鄙人执之
B.与语国事
C.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D.以为上大夫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2)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3)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愿大王少假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
(6)左右乃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表概数;支配,操纵。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