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B.孝廉,即“孝顺廉正”。原是察举考试科目。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
D.卒,大夫死的称谓。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选,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武科举是由礼部主持的选拔武官的考试。
B.夏,党项人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因在宋朝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C.笏,古代臣子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一种虚衔或加官。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 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题为《忠义水浒传》,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滕王阁序》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一句,“请缨”指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后用以指投军报国;“弱冠”,古代以十八岁为弱年,行冠礼,以示成年。
C.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在南下探亲时,路过南昌滕王阁在席间赋诗,并写下了此片序,是一篇骈体文。
D.《陈情表》中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制度的“秀才”含义不同。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下文章按作者生活的年代先后顺序依次为:《琵琶行》《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C.季,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他两个月依次为仲、孟。季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孟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腊月。
D.“谨库序之教”中的“痒”“序”都是学校;“因入京师,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当时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信息对应关系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纪昀等人——经、史、子、集一一《孟子》被收录在“集”部
B.科举考试——隋朝——殿试、院试、会试、乡试——范进参加的是会试,中了举人
C.《红楼梦》——曹雪芹——贾、王、史、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自刘姥姥之口
D.《巴黎圣母院》一一雨果一一桑丘、爱斯梅拉达——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移关,指移文、关文。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B.鹿鸣宴,唐代会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者的宴会。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明清时,于会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者,叫鹿鸣宴。
C.“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
D.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B.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杀青: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
C.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军马
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D.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理学:是宋明儒家阐发孔孟之道而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志》《柳河东集》《边城》的作者分别是陈寿、柳宗元、沈从文。
B.“庠序”“太学”“国子监”分别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古代的国立大学、古代的中央官学。
C.《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国别体史书。
D.《唐吉诃德》《双城记》《巴黎圣母院》三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桑丘·潘沙、马内特、卡西莫多。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