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B.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C.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D.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节度”即节度使,是五代时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英勇,奋不顾身。他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药元福敢用奇兵,出其不意。他与冯晖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迎风出击,打败了敌军。
C.药元福处险不惊,沉着应战。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率部进军出击,击溃敌军。
D.药元福知己知彼,分析精准。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左迁,贬官,降职;出官,指京官贬黜到地方任职;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C.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苏轼。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又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阳,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酈,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宜、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指楚庄王八年,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汉武帝之前采用这种纪年法的比较普遍,“庆历四年春”也是采用这种纪年法。
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
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
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诚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
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
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己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B.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C.时虞允文国  当:主持、掌管D.京壮之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小题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说”是一种记叙文的文体,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都属于“说”一类文体。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属于唐宋八大家。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丧服,穿一年的叫功服。
B.修禊,禊,一种风俗祭祀。禊事指古人于农历七月初七日到水边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消灾。
C.“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每月的第一天。
D.“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有达到壮年,所以叫“弱冠”。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赤壁赋》写于他被贬黄州之时。
B.《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C.《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的情感和心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D.《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而创作的。诗歌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以情感人,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掌禹锡,字唐卿,许州郾城人。中进士第,为道州司理参军。试身言书判第一,改大理寺丞,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并州。擢知庐州,未行,丁度荐为侍御史,上疏请严备西羌。时议举兵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建画增步卒省骑兵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禹锡奏谓:“使贪使愚,用兵之法也。若举边吏必兼责士节,则莫敢荐矣。材武者孰从而进哉?”后遂更其法。

提点河东刑狱。杜衍荐,召试,为集贤校理,改直集贤院兼崇文院检讨。历三司度支判官、判理欠司、同管勾国子监。历判司农、太常寺。数考试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士子惮之,目为“难题掌公”。迁光禄卿,改直秘阁。英宗即位,自秘书监迁太子宾客。御中劾禹锡老病不任事,帝怜其博学多记,令召至中书,示以弹文。禹锡惶怖自请,遂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卒。

禹锡矜慎畏法,居家勤俭,至自举几案。尝预修《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奏对帝前,王洙推其稽考有劳,赐三品服。及校正《类篇》、《神农本草》,载药石之名状为《图经》。喜命术,自推直生日,年庚寅,日乙酉,时壬午,当《易》之《归妹》、《困》、《震》初中末三卦。以世应飞伏纳五甲行轨析数推之,卦得二十五少分,三卦合七十五年约半,禄秩算数,尽于此矣。著《郡国手鉴》一卷,《周易集解》十卷。好储书,所记极博,然迂漫不能达其要。常乘驽马,衣冠污垢,言语举止多可笑,僚属或慢侮之,过闾巷,人指以为戏云。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四·列传五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议举兵/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建画增步卒/省骑兵/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
B.时议举兵/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建画增步卒/省骑兵/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
C.时议举兵/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建画增步卒/省骑兵/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
D.时议举兵/禹锡引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建画/增步卒/省骑兵/旧法荐举边吏/贪赃皆同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B.出,在此处指从地方调到京城任职;和“出”相对的是“入”,指回地方任职。
C.太子宾客,官名;唐代始置,宋、元、明承前延袭,多以他官兼任,来辅佐太子。
D.命术,指的是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推定一个人的性格、富贵、婚姻、事业等信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掌禹锡聪颖睿智,对于军政颇有见解。他认为朝廷旧法规中的连坐政策不便于举荐边吏,便奏明皇帝,后来朝廷果然修改了这一法律法规。
B.掌禹锡为官有自知之明。掌禹锡晚年时,被御史弹劾,说其年老不能胜任其职;掌禹锡从皇帝那里得知情况后,心中恐惧不安,于是自请离职
C.掌禹锡知识广博,擅长稽查考实。掌禹锡校正了《类篇》、《神农本草》:也因为修撰《皇祐方域图志》、《地理新书》贡献突出而被皇帝嘉奖。
D.掌禹锡持家勤俭。掌禹锡在家经常自己动手搬几案,为了节约他乘骑劣马,穿污垢破烂之衣;同僚下属常因此戏弄他,他却全然不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举边吏必兼责士节,则莫敢荐矣。材武者孰从而进哉?
(2)数考试国学进士,命题皆奇奥,士子惮之,目为“难题掌公”。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B.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C.桑榆:生长树木的地方,表示乡村。
D.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候、伯、子、男。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其封地为留地。
B.古代室内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者座位。“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西向侍。
C.“沛公居山东时”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河”指黄河。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舒忠仁,洛阳人也。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遍读经史百家,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既长,颛治经术,博考三代典礼,著《释礼》三篇。忠仁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 多犯忌讳。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日与二三友饮于市,至酒酣,曰:“世人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吴廷尉来由为河南守,奇其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时盗起,朝廷将遣兵逐捕,来由自计讨贼,数月不效。忠仁条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卒用其议,悉降之。年二十九,天子践祚,以恩贡授河间推官,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忠仁下车,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时民有欠市易钱者,系狱甚众。适有富人出钱五百万葺佛殿,请于忠仁,忠仁徐曰:“汝辈所以施钱,何也?”众曰:“愿得福耳。”忠仁曰:“佛殿未甚坏,又无露坐者,孰若以钱为狱囚偿官,使数百人释枷锁之苦,其获福岂不多乎?”富人不得已,诺之,即日输官,囹圄遂空。后河间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水患竟平,坐失粟系狱,民诣阙请者以千数,诏从之。起建宁知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时浙江有招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忠仁曰:“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迁尚书令,忠仁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谥为文贞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是骄悍者留/则查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文中即是这个意思。
B.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文中指舒忠仁从车上下来。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袭、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忠仁年少时不得志,常常和朋友在市场上喝酒喝醉,然后大发牢骚。
B.舒忠仁在水患期间能爱惜百姓生命,因此百姓在他遇难时也能积极为他请命。
C.舒忠仁担任河间推官时鼓励百姓们简朴生活,积极劳作,并帮助官民都逐渐富裕起来。
D.舒忠仁虽然屡试不第,但他能抓住被选为贡生的时机,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人莫我知也夫,知我者其天乎。
(2)水患竟平,坐失粟系狱,民诣阙请者以千数。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