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B.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C.时虞允文国  当:主持、掌管D.京壮之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小题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说”是一种记叙文的文体,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都属于“说”一类文体。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属于唐宋八大家。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3 04:03: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永州韦使君1新堂记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2。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3,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4。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5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6。

(注)①韦使君:韦宙,公元812、813年(元和七、八年)间任永州刺史。②九疑: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内。③蛇虺(huǐ悔):一种毒蛇。蟠:盘屈而伏。④蠲(juān捐):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⑤溶漾:水动荡的样子。纡(yū迂)余:曲折萦绕。⑥“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的通称。汉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有此称。

【小题1】从上下文看,第③段韦使君眼中的“异”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小题2】文章立意与《种树郭橐驼传》有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小题3】分析文末柳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岁有凶,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然而人君不能治,故使蓄贾游市,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智者有什倍人之功,愚者有不赓本之事。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法令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且君引錣量用,耕田发草,上得其数矣。民人所食,人有若干步亩之数矣。然而民有饥饿不食者,何也?谷有所也。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君虽强本趣耕,而日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能以为治乎?

凡轻重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贵。万物之满虚,随时准平而不变,衡绝则重见。人君知其然,故守之以准平,使万室之都必有万钟之藏,藏镪千万;使千室之都必有千钟之藏,藏镪百万。春以奉耕,夏以奉耘。耒耜械器,钟饷粮食,毕取赡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然则何?以养其本谨也。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是故民无废事而国无失利也。

(取材于《管子·国蓄》)

注释:①累:依附,攀附。②赓:抵偿;补偿。③钧羡:平均盈余。④趣:督促。⑤镪,钱币。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君其食  挟:挟制
B.岁有凶穰:丰收
C.谷有所也    藏:囤积
D.能以为治乎? 恶: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民无不累上也 毕取赡
B.故善者执其通施御其司命 夫民富则不可禄使也
C.然人君非能散积聚    君虽强本趣耕
D.法令不行   凡轻重大利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有余而制不足:占据国家的盈余控制民间的不足
B.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组织经济之“笼”来爱护民间
C.乘民之不给,百倍其本:利用百姓的困难,牟取百倍的厚利
D.以重射轻:用较高价格购取廉价的商品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人君不能调,故民有相百倍之生也。
②春赋以敛缯帛,夏贷以收秋实。
【小题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管子的粮食储备调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