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阳,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酈,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

十七年春,楚庄王围郑,三月克之。入自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君用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听!宾之南海,若以臣妾赐诸侯,亦惟命是听,若君不忘厉、宜、桓、武,不绝其社稷,使改事君,孤之愿也,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楚群臣曰:“王勿许。”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潘尪入盟,子良出。夏六月,晋救郑,与楚战,大败晋师河上,遂至衡雍而归。

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

(节选自《史记·楚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B.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C.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D.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指楚庄王八年,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汉武帝之前采用这种纪年法的比较普遍,“庆历四年春”也是采用这种纪年法。
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
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
D.“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胸有大志,意属天下。他借问鼎之机,向王孙满示威。王孙满告诚他君临天下要重德,并借天命之名使楚庄王知难而退。
B.楚庄王善于纳谏,过而能改。他攻灭陈国,令其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后来他听从申叔时的劝谏,将陈国政权还给陈君的后裔。
C.楚庄王重视道义,言而有信。他力排众议,接受郑伯的投降,并与郑国订立平等条约。
D.楚庄王宅心仁厚,不为己甚。他敬重郑伯的谦卑诚恳,断定他深受人民爱戴,故不灭其国,他赞赏华元为民请命,故退兵离开宋国。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王自手旗,左右麾军,引兵去三十里而舍,遂许之平。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3 11:0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B.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C.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D.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不能衣锦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B.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C.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故秦国也被称为“四塞之国”。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也叫采邑、采地、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B.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为了犒劳将领任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
C.平定天下后,高祖封萧何为酂侯,给予食邑最多,功臣不服。高祖便以猎人与猎狗比喻,并以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
D.司马迁认为萧何在秦朝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卷一百九》,有删减)

注①典属国:负责与附属国外交事务的官员,也简称“属国”。②白马将:乘白马而出监护军队的将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D.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中国古代“通五经贯六艺”中“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B.良家子:汉代规定应强制服役的七种人以及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不能从军,其余人家子女被视为良家子,他们方可从军。这也是区分民众良贱的等级界线。
C.中贵人:中国古代帝王所宠幸的近臣,也专称显贵的侍从宦官。
D.汉之飞将军:指李广将军。王昌龄的山水田园诗作《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所用的就是飞将军李广之典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家世代学习射技,自己当初从军抗击匈奴之时,因善于骑射而杀敌颇多;在后来的战场上,他的射箭技能也经常发挥作用。
B.李广作战时骁勇过人。吴、楚两地叛军作乱,他跟随太尉攻打叛军,并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旗帜,因此立功扬名。
C.李广作为将领能做到处乱不惊。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去追击三个匈奴人,后来却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下令下马解鞍来迷惑敌军。
D.李广出兵雁门关遭遇兵败而被俘,被押解途中得以逃脱,按律令被除去官职。因损失惨重,本人又被俘虏,应被处以死刑,后来得到他人帮助而被贬为普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慕君之高义”
A.以吾两人在也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D.斑白者多
【小题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小题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②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相如廷叱之
④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帝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成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谢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履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 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舍,攻域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司马迁 《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家是《史记》一书的体例之一, 主要是记述诸侯事迹的,因为萧何被封为酇侯,所以其生平事迹列入世家。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文中“关中”是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古代皇帝的庙号和谥号都是对死去皇帝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庙号一般是褒扬性的,而谥号有褒有贬,如汉武帝就是称刘彻的庙号,汉高祖就是称刘邦的谥号。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 ,寡人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韩、魏。当是之时,赵几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阃以内者,寡人之     制:处置;管理。
B.当是之时,赵几 霸:称霸。
C.西抑强秦,南韩、魏   支:支持。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也   用:任用。
【小题2】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封建政治的控诉。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格。
D.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