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C.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
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
A.不者,苦属皆且为所虏 |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D.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还顾望旧乡 ②忽反顾以游目兮 |
B.①卿当日胜贵 ②沛公不胜杯杓 |
C.①再拜还入户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 |
D.①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②相去四十里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十三能织素 ②素善留侯张良 |
B.①莫令事不举 ②杀人如不能举 |
C.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D.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体无咎言 ②咎由自取 |
B.①固时俗之工巧兮 ②掩袖工谗 |
C.①忍尤而攘诟 ②怨天尤人 |
D.①多谢后世人 ②敬谢不敏 |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谨慎地在学校接受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
B.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和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
C.一百亩的田地,不要改变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
D.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 |
下列四组句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安在?” |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不求闻达于诸侯 |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B.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D.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怒而滥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山峦为晴雪所洗 |
D.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