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白马篇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 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B.“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C.“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
D.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小题2】“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运用了“赋”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B.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小题3】清代学者称曹植诗“极工起调”,意思是曹植作诗非常讲究开头,请简析本诗开头两句的精彩之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杂诗(其六)

曹 植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注)①此诗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是年冬天,诸葛亮统蜀军伐魏。魏遣张郃拒亮,明帝亲为送行。曹植为此赋诗明志。②亮:诚然,实在。③太山,这里是指陕西境内的太乙山。其与终南山相接,正当蜀军入魏的冲要之地。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观”,形容楼阁耸立,如飞鸟之在高空,写出楼阁之高,正适宜于远眺。
B.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仿佛各个方向都能望到千里之外,视野极为开阔。
C.诗中的“烈士”与曹操“烈士暮年”中的“烈士”,都可理解为写作者自指。
D.最后两句写弦声转急,琴声悲凉,含蓄婉转地传达出诗人昂扬激越的心境。
【小题2】请从诗句中的“悲心”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两小题。
杂 诗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比”的手法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花李花盛开般灿烂。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早晨行走在长江之北,晚上宿止于潇湘之滨。
C.五、六句说当时的人们惊异于美人之美,以致没人敢在她面前放声唱歌。
D.七、八句说时光飞快地流逝,俯仰之间人就会老去,佳人的美貌难以保持。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 :(1)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2)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
B.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小题2】“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B.“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3】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结合具体诗句,简述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