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是道家的一部主要著作。《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庄子以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
B.《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明了作者积极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肯定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
C.《项脊轩志》中“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束发”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
D.《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文中作者以“苇草”为比喻,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旨在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B.《长亭送别》选自元代戏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元杂剧的角色主要有旦、末、净等。 |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诗歌总集,之所以叫“楚辞”,是因为用了楚地方言。它是继《诗经》之后又一新的诗体。 |
D.《庄子》为庄周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典著作,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
B.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 |
C.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根子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
D.“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 |
B.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作家莫泊桑以及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并称“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C.《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刻画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形象,其中在刻画林冲这个人物时用较多的笔墨表现了他的忍气吞声、不敢反抗,这样的描写不够真实。 |
D.王勃少负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传世名篇《滕王阁序》,被誉为骈体文的经典。 |
对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涸辙以犹欢”的“处涸辙”比喻人陷入危急之中。出自《庄子·外物》篇。 |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句中的“期”指的是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的是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
C.“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句中的“美人”指长得美丽的女子,“弄臣”指皇帝身边的近臣。 |
D.“副有罪,当相坐”句中的“相坐”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指一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以骈文写就,句式长短不一,灵活多变,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 |
B.《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
C.李密,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 |
D.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赋,文中流露了其回归田园之初的激动与欣喜之情。 |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赋这种文体源于《楚辞》《诗经》,把散文的章法和诗歌的韵律结合在一起,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对偶和排比。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阿房宫赋》是开文赋先声的作品。 |
B.《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位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 |
C.《史记》作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史记》也叫《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庄子散文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有多个版本流传,相传明末清初的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 |
B.庄子的作品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善于虚构,语言灵活自如,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
C.《陈情表》选自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将诉请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D.《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和各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套中人”如今已经成为扼杀一切新思想,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将”的读音为qiāng,意思是“请”。 |
B.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 |
C.《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庖,厨师,丁是他的姓。解,剖开,分割。 |
D.《将进酒》《梦游天姆吟留别》《李凭箜篌引》都是古体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
B.置杯焉则胶 胶:着地。 |
C.而后乃今培风 培:增加 |
D.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②⑥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大小之辩”的。 |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