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浣溪沙•忆旧①

苏轼

长记鸣琴子贱②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苏轼,眉州眉山人。②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③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 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激之情。
C.“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抒情,写出昔日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覆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作者世事变迁之感。
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如同梦境一般,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有人评价此词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仕途多舛,此词是被贬宜州后所作。②戏马台,在今徐州。东晋时大将刘裕(后来的宋武帝)因北伐立功被封宋公,于重阳节在戏马台大宴群僚。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小题1】词的上阕前两句运用 _____手法,写出了词人 ______________的性格。
【小题2】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用到了刘裕的典故,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沉累:指屈原。③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就是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④杜若:一种芳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
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
D.“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虽然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地,但是渔儿樵子却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小题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

严蕊①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①严蕊,字幼芳,天台营妓。因政治斗争被牵连入狱。狱中虽被鞭笞,但不妄诬他人,气节 为时人赞许。后主审官员令其作词自述冤情,遂有此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似”字反映出作者对“前缘”既不得不承认又有所怀疑的迷惘,勇敢直白地表达了对这种官妓制度的控诉。
B.作者借花开花落皆不由己来暗示自己俯仰随人的悲苦命运,而将主审官员比作护花的东君,也暗含祈求怜惜之意。
C.“去也”两句,一去一住,一正一反,一曲一直,表达了自己不恋风尘,愿离苦海的愿望。
D.此词虽是一首在长官面前自陈衷曲之作,但表达方式极为巧妙,既引人同情又不失尊严。
【小题2】全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①摐:撞击。②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③伐:敲击。④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小题2】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节选部分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其四)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②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③。

(注)①宗父:对北宋名将宗泽的美称。②悔祸:后悔造成祸害。③炉熏:熏香;焚香。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衬托之法,突出金兵入侵北宋都城的野蛮行径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
B.颔联巧用典故,歌颂了抗金英雄的业绩,并借遗民之口表达了收复失地的愿望。
C.颈联展开想象,用上天悔祸,终将助力平虏,警示统治者公道自在,人心可用。
D.全诗综合运用了对比、借代、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景抒情议论,各尽其妙。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即层云。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鲁酒不可醉”中的“鲁”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地——山东,这句诗是说鲁酒不能醉人。
D.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E.最后两句是说想要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小题2】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君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君之情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小题2】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险也如此,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古木 号:引声长鸣,呼啸
B.连峰去天不尺 盈:满、足
C.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上青天 以其无礼
B.见悲鸟号古木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险也如此 真无马邪
D.锦城云乐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一端
【小题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隔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山,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才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过,轻疾敏捷的猿也不能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极写蜀道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的要道,诗人通过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人们的畏惧心理。诗人捕捉了手扪星辰、屏住呼吸、抚膺长叹等细节,这些细节是实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小题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优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最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重的自然景象,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