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即层云。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3-26 04:51: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高帝论

苏轼

有进说于君者,因其君之资而为之说,则用力寡矣。人唯好善而求名,是故仁义可以诱而进,不义可以劫而退。若汉高帝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奋呼而得天下,彼知天下之利害与兵之胜负而巳,安知所谓仁义者哉!观其天资,固亦有合于仁义者,而不喜仁义之说,此如小人终日为不义,而至以不义说之,则亦怫然而怒。

故当时之善说者,未尝敢言仁义与三代礼乐之教,亦惟曰如此而为利,如此而为害,如此而可,如此而不可,然后高帝择其利与可者而从之,盖亦未尝迟疑。天下既平,以爱故欲太子,大臣叔孙通、周昌之徒力争之,不能得,用留侯计仅得之。盖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太息以为高帝最易晓者,苟有以当其心,彼无所不从。盍亦告之以吕后太子从帝起于布衣以至于定天下,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戚姬子乎?所谓爱之者,只以祸之。

嗟夫!无有以奚齐、卓子之所以死为高帝言者欤?叔孙通之徒,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独有废嫡立庶之说,而欲持此以却之,此固高帝之所轻为也。人固有所不平,使如意为天子,惠帝为臣,乡下绛灌之徒,圜视而起,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如意之为王,而不免于死,则亦高帝之过矣。不少抑远之,以泄吕后不平之气,而又厚封焉,其为计不已乎?

或曰:吕后强悍,高帝恐其为变,故欲立赵王。此又不然。自高帝之时而言之,计吕后之年,当死于惠帝之手。吕后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侄。惠帝既死,而吕后始有邪谋,此出于无聊耳,而高帝安得知之!

且夫事君者,不能使其心知其所以然而乐从吾说,而欲以势之,亦已危矣。如留侯之计,高帝顾戚姬悲歌而不忍,特以其势不得不从,是以犹欲区区为赵王计,使周昌相之,此其心犹未悟,以为一强项之周昌,足以抗吕氏而捍赵王,不知周昌激其怒,而速之死耳。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悲夫!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爱故欲太子 易:更换
B.其为计不已乎?   疏:疏远
C.而高帝安得知之   逆:预先
D.而欲以势之 夺:改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B.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借指平民的还有闾阁、黎元、黔首、白衣等。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D.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日亮,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日卒。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意安得而有之,孰与其全安而不失为王之利也?
(2)古之善原人情而深识天下之势者,无如高帝,然至此而惑,亦无有以告之者。
【小题4】苏轼认为群臣在进谏高帝方面犯了哪些错误?结合全文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拟孙权答曹操书

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自古英雄豪杰之士,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岂有他哉?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王室。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刘备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有汉高祖之余风,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足下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天下之才在公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垂棘:地名,产美玉。屈产:地名,产良马。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辞勤款 勤款:殷勤诚恳
B.遭汉陵夷 陵夷:挖掘陵墓
C.同王室 奖:辅佐
D.仆与公有赤壁之隙 矧:况且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鲸鲵:即鲸。雄曰鲸,雌曰鲵。常比喻无辜被杀之人。汉代李陵《答苏武书》:“妻子无辜,并为鲸鲵。”本文这里即指被杀。
B.九锡:锡通“赐”,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诸葛亮集》:“(李)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C.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子族或谓父族、母族、妻族,说法不同。《后汉书·杨终传》曰:“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
D.右:左右是区分上下尊卑、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在各种礼仪场合中,一般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如王维《哭祖六自虚》:“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小题4】简要概括文中孙权向曹操表明了哪些严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