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马伊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中说道:“在这个时期,以重工业为优先的工业化,在苏联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乌克兰到西伯利亚,无数工业城市拔地而起。其基础就是“五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由国家具体规定生产的物品、时间、地点、厂家、质量和价格。”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经济的特点有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  ②管理高度集中  ③经济发展迅速  ④所有制单一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苏联通过推广五年计划,把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59年达到98.5%;1913—1961年,外科医生增加40万,国民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苏联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产假及带薪休假等福利。以上成就反映出苏联的五年计划
A.使苏联迅速变成工业强国B.提升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
C.让公民获得更多社会保障D.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世界第5位
世界第5位
世界第2位
 
A.农奴制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辨析作答下列是小历和小史分别搜集的关于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的资料。
小历的表格: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倍
1.5%
 
小史的表格: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5.3倍
17%
轻工业
14.3倍
15%
农业
16倍
18.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开始时的领导人。
(2)小历和小史搜集的材料哪个符合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山。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普京在《千年之变的俄罗斯》写到:“目前这种困难的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未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去精神付出代价。”造成这种后果的根源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B.俄国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下
A.政府适度干预企业管理
B.国家优先发展轻工业
C.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D.企业产品品种多质量高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A.新经济政策实施后B.苏联成立时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D.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表反映了1928年-1940年苏联粮食和肉类人均产量。对此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苏联的粮食和肉食人均产量发展长期停滞,甚至下降
B.当时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的生产
C.苏德战争爆发并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D.农业集体化政策对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大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高度评价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C.全面评价了新经济政策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历史课上围绕苏联经济建设开展辩论活动,形成如下结论。据此判断,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使苏联在工业化建立的最初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后来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A.斯大林模式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和平法令》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