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线上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824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6

1.综合题(共2题)

1.
腐乳、泡菜是很多人喜爱的传统食品,在其发酵液中常发现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等。
(l)制作腐乳时常用的丝状真菌是________,有时泡菜水面上出现白膜,相关的微生物是_________。
(2)腐乳和泡菜制作中均加入香辛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经处理得到玫瑰红色染料。
(4)亚硝酸盐含量高会严重影响泡菜品质,从腌制过程来看,造成亚硝酸盐含量高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的问题。
(1)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序列中,使某一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其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的生成涉及到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试管婴儿”是指精子和卵子在试管内进行结合的体外受精技术,受精前精子需要事先经过________处理,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卵子要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_(时期)。
(3)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__________”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___________,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2.单选题(共46题)

3.
下列关于果酒、果醋的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细胞中既有有氧呼吸酶也有无氧呼吸酶
B.果酒发酵装置中,排气口要和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连接来防止杂菌污染
C.醋酸菌能在有氧条件下将果酒变成果醋,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变成果醋
D.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果醋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30~35℃
4.
制作果酒、果醋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
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
5.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加盐和加酒都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最适合用来制作腐乳
C.必须要有能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的微生物参与
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灼烧以防杂菌污染
6.
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7.
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到的主要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厌氧型
B.从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来看,用到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三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
C.用到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和乳酸菌
D.用到的主要微生物的生殖方式都为分裂生殖
8.
燕窝是中国人的传统保健品,近年来被传为珍稀滋补品的“血燕”更是价格高昂。但武汉曾在某次抽查时发现,主要产自马来西亚的 3 万余盏血燕亚硝酸盐最高超标 350 多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主要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
B.检测“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需将“血燕”制成样品处理液
C.“血燕”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
D.一次误食亚硝酸盐 0.3~0.5g 就会引起中毒,但不会导致死亡
9.
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种间竞争、种内斗争B.共生、寄生C.寄生D.种内斗争
10.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是唐诗中提及的葡萄酒,人类用不同原料酿酒的历史已有5000年,勤劳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了制作泡菜、果醋、果酒、腐乳等发酵食品的实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的发酵过程需要保证无氧的环境
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糖分解成醋酸
C.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D.将长满毛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11.
如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粉喂猪、猪粪喂鱼实现了能量循环利用
B.水稻可以从蚕粪和猪粪中吸收更多有机物
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D.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强
12.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的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   )
A.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
B.低消耗、高效益原则
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
D.建立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13.
下图表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有蚯蚓和苍蝇等
B.与途径④⑤相比,途径③更能体现生态效益
C.途径⑦中沼气的开发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有机废物的沼气发酵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14.
几百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的“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作肥料,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下列有关“桑基鱼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反复循环利用
C.该生态系统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很稳定,其稳定性的维持不需要人的干预
15.
全球变暖导致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下降,极端干旱地区甚至颗粒无收。研究人员在干旱地区种植水稻中发现了一种能让根系在生长中深入土壤的基因,并使用这种基因培育出了新型耐旱深根稻。新品种产量在轻度干旱环境中与湿润环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在极度干旱状态下产量也只下降了30%,耐旱能力显著提高。这一实例充分体现了
A.基因突变的定向性
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深根”基因的存在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抗旱性状
16.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单一种植的樟子松林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C.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D.生态工程是一种无污染、多效益的工程体系
17.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
B.巢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
18.
下图表示精子入卵后,发生(或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X指卵细胞膜反应,Y指卵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
B.经图中Y过程只形成了雌原核
C.精子入卵主要指精子的头部外膜与卵细胞膜融合
D.精子入卵后精子的尾部留在外面,并在溶酶体的作用下自溶
19.
下面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A.发生的时间
B.MI和MII的时间连续性
C.是否经过变形
D.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20.
科学家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子卵细胞中,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克隆出的早期胚胎,其各细胞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兔子卵细胞的细胞质不能激发大熊猫细胞的细胞核表现出全能性
C.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胚、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等阶段
D.在重组卵发育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21.
受精过程的顺序为 ( )  
①第一次卵裂开始②释放第二极体③顶体反应④穿越透明带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雌、雄原核融合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②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D.③②④⑤⑥①
22.
下列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越透明带进入放射冠
B.精子外膜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C.精卵结合的实质是精子核与卵细胞结合
D.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3.
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奶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雄性奶牛中采集到的成熟精子遇到卵子即可进入卵子内
B.在体外完成受精后的受精卵,将其植入子宫即可完成着床
C.随着卵裂的进行,卵裂球细胞的体积变小,卵裂球的体积和有机物总量显著增加
D.在含有经辐射处理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胚胎干细胞不易发生分化
24.
近日,德国的科学家提出,CAFⅠ(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通过保证DNA包绕在组蛋白周围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基于这一假设,他们通过抑制CAFⅠ复合体表达,导致染色体重编程进入一种凝集化程度更低的状态,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C.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
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就是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
25.
如下图所示,a 表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b 表示其结果,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 a 是核移植技术,b 的产生说明了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B.如果 a 是体外受精技术,则 b 动物称为试管动物
C.如果 a 是胚胎分割技术,b 中个体的基因型和性别一定相同
D..上述三种生物技术中b 的受体均需注射促性腺激素,以达到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的目的.
26.
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技术培育试管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移植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无性繁殖潜力
B.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
C.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等方法对良种母牛作超排卵处理
D.通过假阴道法、电刺激法等方法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27.
有关“转基因猴”、“克隆猴”和“试管猴”的说法合理的是(   )
A.三种猴都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
B.三种猴培育过程都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C.三种猴培育过程都应用了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D.为提高繁殖效率三者都可采用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胚胎分割
28.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C.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D.转入外源基因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29.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可以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但露出的黏性末端必须相同
②只要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就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③蛋白质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基因重组,合成生物体本来没有的蛋白质
④太空育种获得的植株也存在与转基因植物一样的安全性问题
⑤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⑥诱导细胞融合之前,需将抗原反复注射给实验小鼠,目的是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浆细胞
A.③⑥B.①⑥C.③④D.②③⑥
30.
转基因食品存在“是否安全”的争议,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有害的。比如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使喷洒除草剂的人患癌症。请用已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古就有“吃啥补啥”的说法,所以吃了转基因食品,则其中的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B.严格管理好目的基因和控制好目的基因的表达部位,则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C.若食用转基因大米,就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D.抗除草剂植物生产的食品会导致人患癌症
31.
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下图是腐乳制作的流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B.加入盐和卤汤的顺序不能颠倒
C.密封不严会导致杂菌感染而腐败变质
D.高温环境下腐乳制作的时间可大大缩短
32.
有人就腐乳制作的传说故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豆腐长白毛,致和真苦恼;撒盐把它腌,腐乳变成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所长白毛主要为毛霉菌丝
B.长白毛和盐腌是腐乳制作的两个关键步骤
C.为调制风味可在盐腌后加入卤汤,卤汤没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D.腐乳成宝的价值在于大分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成了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3.
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
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
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均为30℃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
34.
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在生物技术中可用于(  )
①克隆动物时细胞核的受体;②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③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④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本物种试管苗;⑤动物细胞融合形成单克隆抗体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
35.
图示利用奶牛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的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①经胰蛋白酶处理可得到③
B.图中涉及基因工程、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C.常用PCR技术扩增②
D.若要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只能分割桑椹胚细胞
36.
研究人员为探讨不同换液体积对牛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以SOFaa为基础培养液,将适量牛孤雌胚胎随机分成3组,培养在100μL微滴中,每隔48小时分别更换培养微滴的体积,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换液体积(V/V)
卵裂率/%
囊胚率/%
0
80.71
22.54
1/4
81.82
23.39
1/2
87.50
38.84
3/4
83.33
21.71
 
A.不同更换微滴体积均能提高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
B.可以通过实验中所测得的囊胚率数据推断胚胎的桑椹胚率
C.实验中换液体积为1/2的组促进牛孤雌胚胎发育效果最佳
D.定期更换微滴除了补充所需营养物质外,还可防止杂菌污染
37.
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
①顶体反应 ②精子穿越放射冠 ③透明带反应 ④卵细胞膜反应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8.
如图是胚胎干细胞分离途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 所示细胞将来能够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B.胚胎干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都较小
C.胚胎干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D.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的人造器官正在大规模应用
39.
如图为某生物工程操作流程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此图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若A为质粒,则B表示重组DNA分子
B.若此图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则形成C(杂种细胞)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C.若此图为试管牛生产的技术流程图,则获得A(精子)后可直接与B进行体外受精
D.若此图为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则包括体外受精、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方面
40.
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无性生殖
B.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核移植、体细胞融合、早期胚胎培养
C.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分别来自三个亲本
D.该技术可以避免遗传学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
41.
生命科学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下列技术与应用匹配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皮肤自体移植B.显微注射技术--培育转基因动物
C.克隆技术--培育试管婴儿D.植物组织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42.
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
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
C.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
43.
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桑椹胚的内细胞团将来可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B.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D.囊胚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
44.
下列关于试管动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技术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动物细胞培养
B.试管动物技术培育动物过程全部在体外进行
C.运用该技术繁育后代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类型
D.从输卵管中冲取的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45.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生态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D.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便可自我循环,但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4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相符合的是(  )
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地B.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
C.为发展地方经济,盲目开山采矿D.为提高农业产量,大量使用农药
47.
下列表示抗凝血酶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中①表示受精卵B.其中②表示性别为雄性的胚胎
C.常用基因枪法将基因导入受体细胞D.在②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胚胎移植
48.
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基因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取供体囊胚的内细胞团培养胚胎干细胞,原理是细胞增殖
B.过程②利用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可以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取
C.过程③中通过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
D.凝血因子IX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原因是其他细胞不含有该基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