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5题)
1.
在联欢会上,有A、B、C三名选手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
的( )

A.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 B.三边中线的交点 |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 D.三边上高的交点 |
5.
如图,∠MON=90°,已知△ABC中,AC=BC=AB=6,△ABC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点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ABC的形状始终保持不变,在运动的过程中,点C到点O的距离为整数的点有( )个.


A.5 | B.6 | C.7 | D.8 |
2.填空题- (共9题)
11.
如图,△ABC中,∠C=90°,AC=4cm,BC=3cm,若动点P从点C开始,沿C→A→B→C的路径运动一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_____时,点P与△ABC的某两个顶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13.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够画出唯一△ABC的是_____(填写正确的序号).
①AB=5,BC=4,∠A=60°;②AB=5,BC=6,AC=7;③AB=5,∠A=50°,∠B=60°;④∠A=40°,∠B=50°,∠C=90°.
①AB=5,BC=4,∠A=60°;②AB=5,BC=6,AC=7;③AB=5,∠A=50°,∠B=60°;④∠A=40°,∠B=50°,∠C=90°.
3.解答题- (共7题)
17.
(问题探究)小敏在学习了Rt△ABC的性质定理后,继续进行研究.

(1)(i)她发现图①中,如果∠A=30°,BC与AB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是 ;
(ii)她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AHC,如图②,此时她证明了BC和AB的关系;请根据小敏证明的思路,补全探究的证明过程;
猜想:如果∠A=30°,BC与AB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是 ;
证明:△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AHC,
(2)如图③,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且∠B=∠D=90°,连接AE、AF、EF,将△ABE、△ADF折叠,折叠后的图形恰好能拼成与△AEF完全重合的三角形,连接AC,若∠EAF=30°,AB2=27,则△CEF的周长为 .

(1)(i)她发现图①中,如果∠A=30°,BC与AB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是 ;
(ii)她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AHC,如图②,此时她证明了BC和AB的关系;请根据小敏证明的思路,补全探究的证明过程;
猜想:如果∠A=30°,BC与AB存在特殊的数量关系是 ;
证明:△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AHC,
(2)如图③,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且∠B=∠D=90°,连接AE、AF、EF,将△ABE、△ADF折叠,折叠后的图形恰好能拼成与△AEF完全重合的三角形,连接AC,若∠EAF=30°,AB2=27,则△CEF的周长为 .
18.
如图,△ABC的周长是12.
(1)尺规作图:作∠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O、CO,交点为O.过点O作BC的垂线,垂足为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如果OE=1,求△ABC的面积.
(1)尺规作图:作∠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O、CO,交点为O.过点O作BC的垂线,垂足为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如果OE=1,求△ABC的面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5道)
填空题:(9道)
解答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