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8题)
1.
实验室有一瓶做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Wg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可多选)。
A
B
C
D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
(2)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可多选)。
A


C


2.
碱面(Na2CO3)中常含一定量的杂质,某厂生产的碱面包装袋上标有“Na2CO3含量≥96%”字样。为了判断该碱面中Na2CO3的含量是否达到要求,小明取1g该碱面样品进行检验,请你帮他完成检验过程的设计(假定杂质都是NaCl)。
(1)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你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
(3)通过计算回答,当被测量的数据是多少时,“Na2CO3含量≥96%”是真实可信的。____
(1)你检测的原理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你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
(3)通过计算回答,当被测量的数据是多少时,“Na2CO3含量≥96%”是真实可信的。____
3.
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
反应时间(秒) | 0 | 25 | 50 | 75 | 100 | 125 | 150 | 175 | 200 |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 0 | 4 | 8 | 12 | 16 | 20 | 24 | 28 | 32 |
pH | 13.2 | 13.0 | 12.7 | 12.4 | 12.1 | 7.0 | 2.0 | 1.6 | 1.3 |
温度(℃) | 36.9 | 37.5 | 38.0 | 38.5 | 38.8 | 39.2 | 39.0 | 38.8 | 38.6 |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__________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
4.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 ;
(2)图中m= 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 ;
(2)图中m= 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5.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桶上层清液共 11.88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 pH 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____kg 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 10%--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_____

(1)通过如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____kg 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此时所得溶液能否用于该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麦选种(选种液要求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在 10%--20%之间)?请通过计算回答。_____
6.
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各取5.0 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 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__________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 甲 | 乙 | 丙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 (g) | 35.0 | 40.0 | 45.0 |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 (g) | 2.5 | 2.9 | 2.9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含量__________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7.
实验室有一瓶稀盐酸,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20.2g,然后往其中倒入一定量稀盐酸后称量,总质量为120.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130.8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之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之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8.
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含有碳酸钠(不含其他杂质),现用纯氢氧化钠与其对比进行对比实验如下:
①称取纯氢氧化钠和待测氢氧化钠各mg分别配成25.0g溶液,均滴加酚酞2∼3滴。
②把12.0%的盐酸逐滴加入实验①配成的两种溶液中,当酚酞试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呈中性)时,纯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
g,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
g.
(1)若m=2.73g,
=
=20.8g,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
(2)若m=2.73g,
=20.8g,
=19.7g,则待测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①称取纯氢氧化钠和待测氢氧化钠各mg分别配成25.0g溶液,均滴加酚酞2∼3滴。
②把12.0%的盐酸逐滴加入实验①配成的两种溶液中,当酚酞试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溶液呈中性)时,纯氢氧化钠配成的溶液消耗盐酸


(1)若m=2.73g,


(2)若m=2.73g,


9.
将m1g 7.3% HCl溶液和m2g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

(1)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_______℃左右。
(2)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图中A点所得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1)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_______℃左右。
(2)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3)图中A点所得溶液中的两种溶质是_______。
(4)通过计算确定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10.
某学校兴趣小组在参与“五水共治”行动中,考察了某工厂的废水处理工程,并取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样品进行测定分析: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____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废水样品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克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______
(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废水的酸碱性,石蕊试液呈________色,说明该废水显酸性。
(2)另取废水样品少量,滴加适量Ba(NO3)2,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该废水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___。
(3)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该废水中含有一种酸,为测定其所含酸的质量分数,取该废水200克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硝酸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假设该废水中的其他物质均溶于水且不与硝酸钡溶液反应)。 ______

11.
实验室中有一样品,已知是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小科把样品均分成两份,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其中一份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溶液A;
步骤二:将另一份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粉末B;
步骤三:将溶液A、粉末B混合,结果产生无色气体0.5克,并得到不溶物32克和不含Cu2+的强酸性溶液。
(1)溶液A的溶质中,除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外,还含有________;
(2)计算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_______
(3)计算粉末B中铁的质量;________
(4)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______
步骤一:将其中一份样品加入过量盐酸得到溶液A;
步骤二:将另一份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得到粉末B;
步骤三:将溶液A、粉末B混合,结果产生无色气体0.5克,并得到不溶物32克和不含Cu2+的强酸性溶液。
(1)溶液A的溶质中,除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外,还含有________;
(2)计算原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_______
(3)计算粉末B中铁的质量;________
(4)原样品中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多少?______
12.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________。
(2)表中的m值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 150 | 150 | 150 |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 4 | 8 | 12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 m | 155.8 | 158.7 |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________。
(2)表中的m值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
13.
面粉是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判断面粉品质优劣的测定项目通常有:淀粉含量、灰分含量及面粉酸度等。面粉酸度的度数是指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分数为0.4%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
(1)为检验某种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取一定质量的面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缓缓加热,溶解,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 ,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
(2)称取5克某种面粉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匀,为减小实验误差,现用质量分数为0.004%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测定,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2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计算该面粉的酸度,并判断其品质(忽略两种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的差异)。
面粉酸度 | <2° | 2°~4.5° | >4.5° |
面粉品质 | 新鲜面粉 | 陈年面粉 | 霉变面粉 |
请回答:
(1)为检验某种面粉中是否含有淀粉,取一定质量的面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缓缓加热,溶解,取少量试液置于试管中,滴加碘液,若溶液 ,就说明该面粉中含有淀粉;
(2)称取5克某种面粉放入锥形瓶,加入适量蒸馏水搅匀,为减小实验误差,现用质量分数为0.004%氢氧化钠溶液来进行测定,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2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计算该面粉的酸度,并判断其品质(忽略两种氢氧化钠溶液密度的差异)。
14.
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
15.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g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并将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
(2)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1)P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有________。
(2)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16.
图甲中 A 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 B 反应,B 质量为 8 克。将 NaOH溶液缓缓加入到 C 中,生成的蓝色沉淀 E 与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 中加入 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________。
(3)C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____。

(1)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NaOH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________。
(3)C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____。
17.
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 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____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____
18.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得到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杂质,化验员要对每批次的纯碱产品进行检验.在实验室中取27g纯碱样品,平均分成五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 5.4 | 5.4 | 5.4 | 5.4 | 5.4 |
电子天平的示数/g | 163.2 | 166.4 | 169.6 | 175 | 180.4 |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
(2)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填空题- (共8题)
19.
酸、碱、盐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 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 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 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 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_____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 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 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 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 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_____
20.
在一烧杯中盛有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______(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______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的是______(填“PA”或“AB”)段。
(2)逐渐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______
(3)原溶液中HCl的质量是多少克?______
(4)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烧杯中(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
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22.
海洋是人类的宝库,其中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对海水进行科学的处理,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益的产品.
(1)海水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即将海水汽化,水蒸气经冷却而得到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海水经过处理变成不含其他杂质的饱和食盐水,通过电解可制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化学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若需要通过电解制得烧碱400吨,理论上应消耗食盐多少吨?________
(1)海水属于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即将海水汽化,水蒸气经冷却而得到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是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海水经过处理变成不含其他杂质的饱和食盐水,通过电解可制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化学反应为:2NaCl+2H2O=2NaOH+H2↑+Cl2↑.若需要通过电解制得烧碱400吨,理论上应消耗食盐多少吨?________
23.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 )和苯并咪唑 (C7H6N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 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 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这属于物质的_________ ( 选填“ 物理” 或“ 化学” ) 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这属于物质的_________ ( 选填“ 物理” 或“ 化学” ) 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24.
在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10.0g后,再加入73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连同药品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总质量为165.0g。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NaH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
(4)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有氯化钠溶质________克。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NaH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
(4)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中有氯化钠溶质________克。
25.
苗苗妈妈买了一瓶钙片,但说明书某些地方模糊不清。于是苗苗进行探究实验:取2片钙片加入50g盐酸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测得玻璃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你帮助苗苗分析回答:
(1)实验中过程中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此次实验中所用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
(3)请你通过计算,在标签的最后一行补充上相应内容:_____________

请你帮助苗苗分析回答:
(1)实验中过程中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此次实验中所用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
(3)请你通过计算,在标签的最后一行补充上相应内容: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8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