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西兴中学2019年科学七下期末测试及答案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260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23

1.简答题(共5题)

1.
豆制品因含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图所示是大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A、D、E都属于_____.
(2)图A中胚的组成包括______填图中的序号);A→B表示种子的萌发过程,其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___]___,将来发育成大豆的___;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有___.
(3)E是由D中的______发育而来,在其发育成E之前必须经过重要的两个生理过程是_____.
2.
如图为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t1℃时,A. B. C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次序是______;
(3)将t2℃时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3.
在花卉市场上经常见到用营养液培育观赏植物.配制营养液的主要试剂之一是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现欲配制这种硝酸钾溶液200克.
(1)需硝酸钾固体_____克,需水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cm3)
(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a、计算 b、称量(量取)c、溶解 d、装入试剂瓶.
现有以下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及砝码、量筒、药匙、蒸发皿、胶头滴管、烧杯、试剂瓶.
在以上给出的仪器中,有一个仪器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需要的是_____,同时,若要成功配制此溶液,还缺少一个重要的仪器是_____,此仪器在配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下列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_____.(从①-⑥中选序号填入)
①加水②加KNO3固体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4)现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4%,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图示是_____.
A、.     B、
C、     D、
(5)在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S克,该温度下把a克硝酸钾固体投入到b克水中,充分搅拌.
①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1/3倍,需加水_____克.
4.
有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各一瓶,可用怎样的方法加以鉴别?(不超过两种试剂)
操作步骤1: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
操作步骤2:______;
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
5.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选择题(共26题)

6.
如图为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B.BC.CD.D
7.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40℃,现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体温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B.
C.D.
8.
假设你流落荒岛,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下列哪种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时间来等待救援?(  )
A.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肉B.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C.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蛋D.玉米只用来喂鸡,每天吃鸡蛋
9.
下列针对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和种子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幼苗是由图丁中的①②③④发育而来的
B.图甲中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①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与玉米种子相比,丁图中结构④的数量和功能都不相同
10.
下列所描述的对象为真正的果实的是(  )
A.银杏的白果B.松树的球果C.稻谷D.西瓜子
11.
如图,图1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横断面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图1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
B.图2中1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
C.图2中2起保护作用
D.图2中3表示胚
12.
将美国甜玉米的胚和中国老玉米的胚乳嫁接,长出的植株种子是(  )
A.B.C.D.
13.
如图所示的圈形图中,甲、乙是并列关系,丙则包含甲、乙,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关系的是(  )
A.丙是胚胎发育,甲是变态发育,乙是无变态发育
B.丙是传粉,甲是风媒传粉,乙是虫媒传粉
C.丙是无性生殖,甲是克隆,乙是细胞分裂生殖
D.丙是生态系统,甲是生物成分,乙是非生物成分
14.
如图所示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⑧是胚珠,未来发育成种子,即“桃仁”
B.④和⑦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来完成
D.如图表示桃花的无性生殖过程
15.
将小麦和大米种在温暖、湿润、水分充足的土壤中.过一段时间,能长出幼苗的是(  )
A.小麦和大米都能B.小麦和大米都不能
C.小麦不能,大米能D.小麦能,大米不能
16.
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无性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具有母本的遗传特性
B.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C.雌雄蛙的抱对现象是交配过程,是为了让蛙卵完成受精作用
D.一般是鸟卵越大,孵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17.
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
B.潮湿的粮食堆容易生长霉菌,霉菌与动植物一样也属于真核生物
C.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无细胞壁,有夹膜
D.细菌和真菌都能形成菌落,所以无法从菌落上区分它们
18.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9.
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  )
A.B.
C.D.
20.
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 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 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21.
t2℃时,将甲、乙各80g分别放在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
B.M点表示t1℃时,甲、乙的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图一烧杯②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D.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22.
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3.
下列现象与物质状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
A.泡有热茶的茶杯口飘出的“白气”——汽化
B.固体石蜡加热后变成液体石蜡油——液化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固体沉淀——凝固
D.冬天结冰的衣服在0℃以下环境中也能晾干——升华
24.
如图所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闭合电源开关后利用电阻丝放热引燃白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倾斜U型管,若管内液体始终水平,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B.白磷燃烧时,可观察到右侧管内液面降低
C.装置未冷却时,左侧管内液面始终低于1刻度处
D.若电阻丝本身消耗氧气生成某种固体,则实验结果偏大
25.
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的氧化。小涛同学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通过本次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的温度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26.
下列有关溶液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主要原理是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使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可采用降温的方式
27.
小丁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他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28.
根据如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328
1740
 
A.酒精的凝固点应是117℃B.328℃的铅吸热时,温度一定升高
C.−39℃的水银可能是固液共存态D.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29.
人类的地球只有一个!“减少污染,保护地球”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职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空洞的不断扩大,增加了人类皮肤癌的发病概率
B.减少含氟制冷液的使用和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可使臭氧空洞修复
C.大量使用汽油、煤炭等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这对农作物都是不利的
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人工造林面积等措施,与海平面高度变化无关
30.
如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氯化钠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A.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D.50℃时,100g水中加入50.0g氯化铵配成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g固体
31.
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一端是用半透明薄膜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改变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的大小也发生改变,下面有关此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应在圆筒的A端;圆筒向左移时像变大
B.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应在圆筒的A端;圆筒向左移时像变小
C.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应在圆筒的B端;圆筒向左移时像变大
D.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应在圆筒的B端;圆筒向左移时像变小

3.填空题(共4题)

32.
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下图是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并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请分析回答:

(1)由图1可知,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______,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的_______.
(2)图2中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甲或乙)
(3)曲线甲中 a→b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曲线乙中 a→c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c点后,曲线不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33.
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方式的全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已知D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A→B→C
B.若用此图表示蜜蜂的发育过程,则B为蛹期,C为幼虫期
C.若用此图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时期
34.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________,两种物质中________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__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白色的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图示位置时,从光屏上可观察到AB为边缘的彩色光带,其中B处为____光.
(2)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看到的白屏的颜色是___色;此时如果再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光屏,我们看到的光屏的颜色是___色。
(3)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26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