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恒过,后能改/月色入户,欣起行
B.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焉得为大丈夫乎
C.女子嫁也/往女家
D.行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小题2】翻译句子。
(1)不得志,独行其道。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孟子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深刻认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孟子的文章长于修辞,气势磅礴,如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应该通过反复诵读来揣摩体会。
C.甲文中孟子运用了“妾妇之道”与张仪等纵横家之道进行类比,表达他的观点;乙文作者开头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人才需要磨练。
D.乙文第二段中作者先从国家层面进行论述,再从个人层面进行论述,从而引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31 05:0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乡身死而不受/盖简桃核修狭者B.死亦我所/力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呼尔而之/天云与山与水D.非独贤者有心也/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2】把“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舍鱼而取熊掌,从而引出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
B.作者从“所欲”“所恶”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述:正面阐述面对生与义时,愿舍生取义;反面阐述面对生与死时,不可“失义”。
C.《三字经》中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作者在本文中也认为所有人都能保持与生俱来的本心——本性,即人的羞恶之心。
D.不食嗟来食的乞人和对“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了人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本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造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方其还矢/先王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空乏其身(______) (2)于虑(______)
(3)而前驱(______) (4)乱者四(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其心志  何而不平
B.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凯旋而纳之  仇雠已灭
D.世言晋王之将至一夫夜呼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小题5】甲乙两文阐述的道理有何相似之处?两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则何时而乐耶
C.舜发于畎亩之中 皆以美于徐公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小题2】(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小题3】.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证了论点中的“   ”。
【小题4】.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