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   )
A.舜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白帝
B.百里奚举于买骏马
C.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D.曾其所不能 自以为大有所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盖竹柏影
B.管夷吾举士    我如浮云
C.必先苦心志    妻献疑曰
D.傅说举于版筑间 称善者久
【小题3】下则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列举了六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都出身寒微,但经过艰苦磨炼之后,不凡的事业,由此孟子推论出:艰苦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B.文章运用因果写法,说明“恒过”与“能改”的辩证关系:人们身处逆境忧患之中,奋发向上。这提醒人们要保持主观思想上的积极进取,自觉奋斗。
C.孟子在完成个人“生于忧患”这一反面论述后,又从国家的角度进行了“死于安乐”。论证:一个国家如果内外安适,使国君专横息情,往往会走向灭亡。
D.文章既举事实,又讲道理,逐层推论,逻辑严密:语言上多采用排比句和对仗句,使文章错落有致,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5 01: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①?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时日害(hé)丧:这太阳什么时候毁灭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⑴杂然而前  ⑵太守  鸿雁麋鹿  ⑷予及偕亡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者B.溪深鱼肥C.贤者后乐此D.民欢乐之
【小题3】(小题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不贤者/虽有此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⑵贤者亦乐此乎?
【小题5】简答题。
⑴请找出(乙)文中能体现(甲)文“太守之乐”的真正原因的句子。   (2分)
⑵(甲)文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之,宁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德行》

(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德行》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②友人语巨伯曰    语:
③不忍委之 委:
④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以:
【小题2】甲、乙两篇文章在“生”和“义”的选择上有相同之处,请你结合原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小题3】乙、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对“义”也有相同的价值追求,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