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四于心,则馁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四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节选自《孟子》)

(注释)①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②慊:快,痛快。③告子:名不详,可能曾受教于墨子。④正:止。“而勿正”即“而勿止”。⑤闵:担心,忧愁。⑥揠:拨。⑦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⑧其人:指他家里的人。⑨病:疲倦,劳累。⑥耘:除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丈夫之也   (2)往之
(3)无若宋人   (4)非无益
【小题2】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乙)文中说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至大”在(甲)文中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小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小文: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是仁: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是礼;___________。那么“至刚”在(甲)文中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小涵:“___________。”
小文:(乙)文中孟子把“义”看作心内之物,还要不断地培养“义”,他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目的是为了论证___________。
小涵:是的,孟子说理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__等方法说理,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论证严密。
【小题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点。
 
具体表现(用原文回答)
本质原因
代表人物
妾妇之道
以顺为正者
在权力面前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1)
大丈夫之道
(2)
(3)
文天祥、鲁迅、项羽
 
【小题4】古人常用虚词来表情达意,请分别探究下列句中加点字表达的语气和感情。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2)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8 08:46: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注释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 (2)行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 (4)使使者来之 谒:_____________
(5)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  江河: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小题3】通过论证,两段文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甲)文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乙)文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阅读两段文字,结合(甲)文中“生于忧患”的观点,说说在(乙)文赵襄子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同类题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异宝(节选)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叔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机:迷信鬼神和灾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_________)
②行拂其所为(_________)
于虑(_________)
④王封我矣(_________)
⑤而子(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小题3】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什么好处?
【小题4】(乙)文中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者,必有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四年,韩信破齐,向刘邦请封“假王”,“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荣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日:‘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赶紧提醒他不能得罪韩信。刘邦醒悟,便封韩信为齐王以笼络他。韩信后降封为淮阴侯,故称为淮阴。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必有人之节/人恒
B.管夷吾举于/古之所谓豪杰之
C.其心志/何而不平
D.见于词/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例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必有过人
A.已而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曰(《愚公移山》)
C.往女家(《富贵不能淫》)
D.实是欲界仙都(《答谢中书书》)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小题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___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傅说于板筑之间 举:__________
创业与守成难   孰: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小题3】从(乙)文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