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②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节选《贞观要政·卷五》

(注释)①谠:正直。②私嬖:私心贪欲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恒
(2)不悦逆耳之言
【小题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私嬖之径/渐开
D.而/喜闻顺旨/之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
【小题4】两文都谈到国家兴亡:(甲)文提到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提到要国家兴旺,君王要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结合内容具体谈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6 07:5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释)①论:定罪。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②拟:比划。③弥:充满。④膏:做肥料。⑤羝(dī):公羊。乳:产子。⑥弆(jǔ):藏。⑦节旄:节上饰有旄牛尾的毛。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单 于 使 使 晓 武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大丈夫 ⑵以顺为
⑶威武不能主背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小题4】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
【小题5】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居安思危》)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    士:狱官
B.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病愈  虽:虽然
D.四夷俱服:臣服,服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B.后知生于忧患   朕日慎一日
C.所动心忍性 臣不为喜
D.天将降大任 欲数闻卿辈谏争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B.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乙文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C.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事实说明人只有出身贫贱,经受艰苦磨炼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小题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资治通鉴•唐纪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行乱其所为 乱:
于虑     衡:
③创业与守成难 孰:
④征与吾共天下 安: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