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13 04:32: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班级的科学探究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花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一摇烧瓶,听到瓶内小铃铛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1)以上两个实验中,实验_________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2)另一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米/秒,声音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夏天下雷阵雨时,我们总是在见到闪电后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同类题4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同类题5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右边音叉的泡沫小球_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左边音叉通过_______把振动传给了右边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叉_______响,小球_______弹起(“会” 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