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文化批评的伦理力量
肖复兴
网络时代的文化批评,呈众声喧哗的特征。这种变异,首先彰显的是大众文化的民主化进程。语言资源和经济资源一样,历来受到社会权力的制约,分配不是公正和公平的。网络时代的文化批评,打破了传统的屏障,让任何人可以出入自由,可以成为批评家。
然而需要明示的是,众声的喧哗,嘈嘈切切错杂弹,缺少定音鼓般有力量的声音。问题就在于,为什么面对网络时代,我们大众文化的批评会如此乏力甚至虚脱呢?
在我看来,重要的是面对崭新的网络时代,我们的文化批评未能建设起自身的伦理。所谓伦理,就是文化批评自身应该建起的道德与义务的准则。显然,在商业时代,消费主义携带着众多利益的诱惑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候,文化批评的迅速堕落,比自身一时乱了方寸的茫然不知所措还要可怕。段子替代了小说,顺口溜替代了诗,知音体替代了报告文学,搞笑的小品替代了相声,堂会式的电视晚会替代了艺术……与此相对应的文化批评,自然便出现了红包批评、宾馆批评、旅游批评、整版报纸买断式批评、媒体娱乐版的八卦批评……种种利益化批评不一而足,大行其道,不是成为金钱与权势的附庸,就是成为娱乐的附庸。
重建文化批评的伦理,必须和毫不羞耻的为红包的区区小利就断送了批评的尊严和品质的行为决裂。这是重建批评伦理的底线。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加强批评家的自律之外,还需要建立批评家的整体与独立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在这里,文化批评权威性的建立,尤关重要。一个文化多元化时代,需要不同的声音,需要定海神针般的权威声音。这种权威性的建立,依靠的不是行政的力量或金钱的力量,而是表现在对当前大众文化现象具有理论性、真理性、预见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真知灼见。
以电视剧制作为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有我国电视剧发达的了。在每年生产15000部电视剧这样惊人的数字面前,我们没有像样的批评,而是任其泛滥。对于这些,遗憾的是,我们看不到批评的权威,看到的是在工业和商业模式的运作操控和畸形竞争下制作的霸权。美国大众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约翰·费斯克教授,早就说过文化工业可以产生快感,但“此类快感不是大众的快感,而是霸权式的快感”。就是说这是电视剧的生产商为了收视率的利益强加于大众的。只是面对这样的霸权,却未见批评的作为,更谈不上批评的权威和力量。
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有出息的文化批评,就不会有有出息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和文化批评,都面临着自己的挑战。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是都需要自身伦理的约束和支撑的,而不是前者仅仅是晚会的邀请,后者沦为盛装的出席表演。
(摘自《解放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语言资源和经济资源一样,有着社会权力的制约,分配不是公正和公平的。 |
B.缺乏文化批评的权威性,成为现在网络时代文化批评乏力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
C.网络时代的文化批评,彰显了大众文化的民主化进程,它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批评家。 |
D.现在的网络文化批评表面上看热闹得很,可是在其背后表现出的却是一片荒芜。 |
A.文化批评伦理的建设,实质上就是其自身道德与义务准则的建立,文化批评尊严的葆有。 |
B.文化艺术一旦成为利益的俘虏,如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相声等都会迅速堕落为变相的艺术。 |
C.商业时代的文化批评,堕落成利益化的批评,或为金钱与权势的俘虏,或为娱乐的附庸。 |
D.面对我国电视剧的拍摄每年多达15000 部这个事实,我们没有批评,更谈不上批评的权威。 |
A.文化批评与红包一旦相结合,那么这样的文化批评所带来的只能是文化艺术的堕落。 |
B.文化批评的权威性,不能靠金钱,只能靠一定的行政力量,只能靠自己的真知灼见。 |
C.美国学者费斯克的话就是:一些通过工业模式制作出的文化是以霸权方式强加给大众的。 |
D.网络文化批评拥有了权威和力量,就能够推动大众文化的发展,反之大众文化就无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