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这首绝句模仿黄河边淘金者的口吻。
渡黄河
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
掀天浊浪只须臾。
人间更有风涛险,
翻说黄河是畏途。
[注]①明末清初人,曾遭诬陷入狱。
(1)两首诗写出了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都提到了“银河”一词,其中“倾泻银河”一句让人联想到李白的哪一句诗?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银河,在表达主旨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3 08:0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北水田

(明)沈徳符

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之虞集,畅于本朝邱浚,俱未见之施行。今上乙亥,徐孺东(贞明)新入省垣,首申其说,盖即所著《潞水客谈绪论》也。疏上,江陵亦以为然,方见施行。而徐以所厚同里御史傅应祯,讥切时事,牵连谪去。

又十年,孺东从田间趕,始奉上命,以尚宝少卿兼河南道御史,奉敕专理水利,事体甚重。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然谈者至今叹功之终于可成,惜徐未尽其用。余观徐疏,或给牛于贫民,或责成于富室,俱窒碍未妥,惟选健卒分屯,及招南人占 籍二说可用,但又欲于为补军丁之费,转解京师,说叉支矣。予以为不当官开,但当私开, 又不当竟自私开;当设便利之术,不勒其必开,但诱之争先愿开。京师蛙蟹绶虾螺蚌之属, 余幼目未经见,今腥风满市廛矣。皆浙东人牟利,够荒迹不毛之地,潴水生育,以至蕃盛耳。 水族尚尔,独不可垦辟种蒔,如江南好•田之法乎?下令江浙之人,能开田若干,即畀以勇爵, 多者递与加级,得世有其田,不愿者俟其功大著,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定额每邑若干人以待试,不得滥收。则浙东之胥更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久之,土著惰民,见磽确化为良田,亦见猎而喜,不待劝诱,争占为己业矣。至于起科岁月之稍缓,履亩勾较之粉宽,是在当事者,临事时变通之矣。

今上庚子,保定抚臣王应蛟,曾以海滨屯田奏效,上疏云:“天津一路,从来斥鹵,无 人耕垦。臣以江浙地治之法行之,耕得五千余亩。”珏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徐孺东之开水利,已渐有绪。徐遽疏言:“此役必成,可省江南漕运之半。”此语闻, 而畿辅士绅大怖:“是且加赋吾乡! ”遂入王御史弹章,而水田之役遂辍。王为直隶宁晋人, 以故有乗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恨入心髓,牢不可破。至是汪澄源复兴 此议,其不掇奇祸幸矣。敢望施行哉!孺东夸词,真足为大言债事之戒。

(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十年孺东从田间 趕:被起用
B.荒迹不毛之地   堰:堤坝
C.子孙得读书,附入枣序 枣序;学校
D.此疏,则北方水利,明白著效如此  味:辨析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开垦之说,始于元朝,盛于明朝,后来徐孺东去管理水利,未取得成功。
B.作者认为徐孺东奏疏中的“选健卒分屯”“招南人占籍”两项措施还是可行的。
C.王应蛟以江浙之法开垦了天津海滨大量田地,作者认为这可以为北方水利提供借鉴。
D.徐孺东开发水利,节省了江南漕运一半的费用,最终却因为遭到北方势力的反对而失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匝岁,竟无绩可叙,徐亦自请归,寻卒于家。
(2)则浙东之胥吏有力者,悉先相倡,自部署其曹偶以往矣。
【小题4】作者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鼓励垦荒?请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钟基译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B.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C.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D.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又称“名刺”“名帖”,拜访时通姓名用的名片。官场套交情、拉关系常用,新春拜年时也会“望门投刺”。
B.南面:坐南朝北之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理政时皆南向坐,因此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为南面。
C.相公:既是旧时妻子对丈夫的敬称,又用于对富贵人家子弟或年少之人的敬称,也有如本文的意思,指丞相。
D.伏腊:伏日与腊日,夏祭曰伏,冬祭曰腊,同时也是两个佳节。“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冬季十二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长者来信提到的为官须知的两点告诫深有感触。对这两点告诫,作者表面上自责不足,实际上是为后文讽刺时弊做铺垫。
B.本文通过对客者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生动再现了客者费尽心机、奴颜婢膝,自始至终毫无羞耻心的丑陋形象。
C.本文的讽刺力量不仅来自对奴颜婢膝的客者、敲诈勒索的门者、故作姿态的主者的生动的描绘,还来自精当的议论和有力的反问。
D.客者召见前低三下四,召见后得意忘形,前后对比,判若两人,反映出当时官场所谓“上下相孚”实际是权钱交易的结果。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2)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是州,恒惴栗 惴栗:忧惧不安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C.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情趣
D.故为之文以  志: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始知西山怪特 凌万顷茫然
B.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游是乎始 月出东山之上
D.高下之势 皆出于此乎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小题4】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题5】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锦帆集》序
明江盈科
锦帆泾者,吴王当日所载楼船箫鼓,与其美人西施行乐歌舞之地也。阅今数千年,霸业烟销,美人黄土,锦帆之水,宛然如旧。姑苏吴治,实踞上,此水抱邑治如环。乙未之岁,余友中郎袁君来宰吴,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逾明年,君过劳成疾,上书乞归,凡七请得解政去。 
君性超悟,深于名理,才敏妙,娴于词赋。第一行作吏,都成废阁。间或触景起兴,感事摅辞,有所题咏撰著,越二年,亦遂成帙。其行也,友人方子公稍稍裒次,付诸梓,问题于君,君自标曰《锦帆集》。盖不佞尝诣吴署谒君,君指此水骄余曰:“是锦帆泾也,吴王霸业之馀,我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而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余因叹曰:同一锦帆泾耳,当吴王之时,满船箫鼓,及吴令之身,两部鞭箠;吴王用之,红姝绿娥,左歌右弦;吴令御之,疲民瘵黎,朝拊暮煦。昔何以乐,今何以苦?丈夫七尺相肖,胡所遭之苦乐顿异乃尔!虽然,人生有涯,苦乐有穷,惟山水为无尽。操有穷之具,游无尽之间,而能与之俱不朽者,惟文章乎? 
君诗词暨杂著载在兹编者,大端机自己出,思从底抽,摭景眼前,运精象外。取而读之,言言字字,无不欲飞,真令人手舞足蹈而不觉者。嗟嗟!后霸业而尽者,此水乎?与此水而俱无尽者,兹集乎?夫君齿最少,异日名山之业,未可涯涘。乃锦帆独托兹集传,倘亦吴王有知,乞灵中郎之笔,不靳西施为君捧砚,而令挟藻见奇有如是耶? 
余所莅治,百花洲在其前,余日沾沾刑名簿书,不能有所题咏撰著,俾此洲托以传也,则百花洲之遭,不逮兹泾远矣。假使西施有灵,问江郎梦中之笔安在,不佞无辞置对矣。 
(选自《江盈科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锦帆之水,宛然如旧 余日沾沾刑名簿书
B.姑苏吴治,实踞上 而能与之俱不朽者,惟文章乎
C.君过劳成疾 乃锦帆独托兹集
D.凡七请得解政去   我得抚而有之,不亦快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帆泾所在的“吴”地,曾为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即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
B.“不佞”,原指没有口才,也泛指没有才能,旧时多用来作为对自己的谦称。
C.“名山之业”,指可以在名山勒石记功的事业,多指辅佐君主成就王霸之业。
D.“江郎梦中之笔”,传说南朝江淹少时,梦中有人授以五色笔,故文采俊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力图民,昕夕拮据,憔悴之众,赖以顿苏。
(2)其实君鞅掌簿书,飧沐几废,劳与余等。
【小题4】依据文意简述文中出现的多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