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养兰说

(明)陶望龄

①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②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③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小题1】史载:明万历历时48年(公元1573-1620年)。今年(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试问:“万历甲午”为公元__________年。
【小题2】第②段“且告以闻”中的“闻”具体指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话回答)
【小题3】分析文中之“客”讲述“捕龟者”一段文字的作用。
【小题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还是认为兰花难养,却不料它轻易改变了。
B.我还是担心兰花难养,因此不想很快改变它。
C.我原本认为兰花难养,因此不想轻易改变它。
D.我原本担心兰花难养,却不料它很快改变了。
【小题5】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5 03:30: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天工开物》序
(明)宋应星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①;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②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③、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楚萍:楚国的浮萍。②苔鼎:苔国的铜鼎。①郑侨:郑国的子产。④晋华:晋朝的张华,编篡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⑤肃慎:先秦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稠人推焉 稠人:众人
B.釜之范鲜经 范:模样
C.由先生而授梓 授梓:付印
D.丐大业文人 丐: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有聪明博物 客有吹洞萧
B.而乏洛下资 不知老将至
C.其亦凤缘之召哉   重为乡党
D.必勤勤恳恳契合焉 汝姊在吾怀,呱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厌恶画实有其物的犬马,因为人们喜欢追求谈论一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而不愿了解具体实际的东西。
B.作者认为要了解世上的万物,一般都要通过别人的讲述或自己亲眼见到才能实现,而《天工开物》则用书本的方式为人们了解事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C.作者指出本书是以“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次序编写,且本书讨论的尽是与功名进取毫无关系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
D.作者说明本书是他在困苦的条件下写出的,没有条件做充分考证,仅凭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写之,难免有不当之处,体现了审慎的科学态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2)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送友人出塞(二首)
吴伟业
其一
鱼海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其二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①吴伟业友人吴汉亭因罪流放宁古塔城(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今江苏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吟成此两首送别诗。②鱼海:指内蒙古捕鱼儿海。③零支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是吴汉亭入关返乡的必经边塞。④木叶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⑤黑水:黑龙江。
【小题1】(小题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其一”一、二句写捕鱼儿海寂寞冷落万里都是白霜,开始吹响的西风能使人愁肠寸断。景中含情,将西风比喻为人,通过渲染西风的哭表现诗人内心的愁。
B.“劝君休望零支塞”一句准确地把握住了友人出塞时绝痛苦的心情,给予了一种真正的理解。“休望”的说法,看似不合情理,实则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意。
C.“其二”中“长虹亭外草连天”一句,通过对长虹亭外荒草连天的景象的描写,寄寓了对友人被放边到荒凉之地的深切同情。
D.“其二”最后两句写不知道黑龙江边西风吹拂的雪花中,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远处塞外的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
E. 两首诗均触景生情,通过对现实中的萧条的鱼海、万里的霜天、断肠的西风、连天的荒草、风雪满天的黑水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小题2】(小题2)这两首送别诗均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试结合文本作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