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被贬黜之人,已无家可言。
E. 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接近杜甫的诗风。
【小题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28 10:0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楼记
【明】陈继儒
王元美①尝谓余:“市居之迹于喧也,山居之迹于寂也,惟园居在季孟间耳。”然王氏之弁山,枕城中,朝暾映门,游屐麏集②,即主人亦往往支门谢客,欲放而之于旷间无人之乡而不可得。余然后知园之与众也,宁独;与其谋于市也,宁谋于野。
吾友范象先,有园在横涝野塘之南,去城十里而近,喧寂半之。四面榆柳,阴翳小池。池上梅花两树,婆娑相对,苍枝老骨,纵横屈曲,挑檐而上。其干可抱,其叶可荫一亩余,其子可得五石。
范子谓:“吾见梅多,未有如此君之老而奇者。”乃结高楼以临之。独与一二野衲,摊虎皮,爇③猊鼎,倚楼而歌。歌曰:“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已复笑曰:“如李迪诗,不过得花之幽韵闲淡而已。吾家老梅,正如碧眼胡僧,修眉露额,又若毒龙怒虬,纷孥构斗于广莫之野,攫爪迸鳞,鬼怪万状,度他梅讵足与此君争席?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范子楼既成,于是广莳霞桃、芙蓉、来禽之属,以映带之,池加辟,竹加徙,楼之为观,日闲以敞。
而陈子适来,陈子曰:“吾尝闻往年探梅者,过寿安寺中,寺僧为游客所困,至折而为薪。而其次惟光福玄墓④之傍,薄雪轻云,漠漠数里,一快生平。然村人率以种梅为业,不复有品题护持,与梅花两相韵者。古今梅花之知己,仅得林逋⑤君。后迄二百年,而有范子于此中块焉野处,白板赤栏,朱帘碧幄,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何异处士孤山?所少者童子开笼放鹤耳。他日抱鹤上扁舟,送之花下,烟沙星渚,短笛悠悠,有巍然破轻浪而出者,则陈先生至也。子其报梅花吐一枝以候我。”
【注】①王元美:王世贞,字元美,明代文学家、史学家。②麏集:jǔn,聚集。③爇:ruò,烧。④玄墓:在苏州市吴县,为赏梅胜地。⑤林逋,字君复,号和靖。人称“孤山处士”,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城中,朝暾映门   枕:靠近
B.乃结高楼以临之 结:修建
C.于是广莳霞桃 莳:栽种
D.池加辟,竹加徙 辟:僻静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爇猊鼎,倚楼而歌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楼之为观,日闲以敞 ②故为之文以志
C.①与梅花两相韵者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D.①依微独立于暗香疏影之外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范象先的一段话和陈子的一段话,而王元美的话语则相当于“引子”,使话题自然开启而不显突兀。
B.范象先重在说梅,他欣赏的是梅树闲淡的美和动态的美,以想象与联想,使得静态的梅树动态化了,表现出了梅树的姿态和神韵。
C.作者自己的一番话,重点是说人,分别描写了折梅的人、种梅的人和赏梅的人,他认为创造美和懂得欣赏美都是非常重要的。
D.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以梅为线索而一脉贯通,而且后半部分有所拓展和深化,全文形成了既有横向发散又有纵向深入的结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余然后知园之与众也,宁独;与其谋于市也,宁谋于野。
(2)庶几钟贾山之嘉树,四贤祠之紫藤,差鼎足矣。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颜氏家训•文章》)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进舟赋》序

何景明

①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至永宁,乃谋舟以归,庶代陆走之勤。

②时霜降石出,江狭水迅,机发矢激,其势不得少留,甚惧之。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闲,自招于前,一人柁于后。柁者左右缓急不敢自任,视诸老篙师,老篙师者额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缓而急,无不应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与水势宜,不为岸防,不与石斗。予甚安焉。

③问曰:“尔之为舟,将有道乎?”老篙师执篙进曰:“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

④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因序其言,为赋以自励。

【小题1】第①段写“陆走之勤”的用意是
【小题2】第②段描写作者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
B.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C.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
D.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
【小题3】概述老篙师的御舟之道。
【小题4】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 )。
A.叙议结合
B.欲扬先抑
C.正反对比
D.侧面衬托
【小题5】从全文内容看,御舟之道与□□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钱士贵,字符冲,奉贤高桥人。万历庚戌进士,授进贤知县。丁忧服阙补上饶,治行。征御史,寻谢病归。崇祯改元,以原官起用。遣督蚀,还,掌京畿道。寻迁南大理寺丞,以疾告者。十年,起应天府丞,迁南太常卿,召为刑部右侍郎,未至卒。

②初,以御史征也,时“移宫、红丸、梃击”三大案,久未定,下廷臣议,士贵议曰:“选侍移宫在停封一月后,既无垂帘之举,迹涉疑似,阁臣顾不力争,泄泄以处,何以压服众心。李可灼妄进红丸,鼎湖载泣,人思判刃,而阁臣保恶容奸,欲辞赵宣子恶名不可得也。请诛可灼,论政府罪,律议上。”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士贵恐祸及,遂拂衣去。

③其起应天府丞也,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士贵立义仓,置粥厂,计口授餐,活甚众。

④家居十年,为善惟恐不足,梁涉槽死,冻铺馁,恒致倾囊,乡党颂义。敕建专祠,从祀乡贤。

(注)①选侍,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干清宫,不到一个月后,光 宗死于鸿胪寺丞李可灼红丸案。李选侍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干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 ②恶名,指弑君之名。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征御史  久未定,下廷臣议  
活甚众  冻铺馁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丁忧服阙补上饶,治行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既无垂帘之举,迹涉疑似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论政府罪,律议上 坐须臾,沛公起
D.乡党颂义   犹且从师而问
(3)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魏阉窃政,悉反三案,议以倾朝士。
②值淮南被寇,流民避乱,接踵渡江,而金陵又遇岁饥,道馑相望。
(4)第②段钱士贵为什么建议“请诛可灼,论政府罪”?用自己的话概括。
(5)从全文看,朝廷为钱士贵敕建乡祠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白母传   

(明)徐渭

白母者,山阴某里葛氏女也。年十六,归白公瑾。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成化中,以进士为分宜知县,母与俱往。其明年,公病逾时,而库所贮折银尚数千两,邻境有因饥而作乱者,聚徒百余人,将劫取之。县固无城郭,寇仓卒将及门,诸薄丞与其妻孥既弃署走匿他所,母独分命家人力拒其两门,乃始迁公别室,埋其银污池中,着公之服,升堂以俟贼。贼至,则阳为好语相劳苦,益尽出其所私藏钗珥衣服诸物以与贼。贼谢而去,而不知阴已表识其间,用是后稍捕得之。未几,公竟以病死于县。先是县阻江水,一方舟渡,人多争溺死者,母劝公为浮梁以济。而公之政治有恩惠,又大略时出母之意。母之贤既已闻县中,至是丧公而归也,民哭声溢郊野,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母都一毫无所取以归,时年若干矣。归若干年而后卒。其始归时,独闭门谢外事,修饰谨慎,以率先其帷中,教子孙使治行谊。里中人贤母,亦如其在分宜也。至其末年皓首时,乃始听邻人诸族戚之请,为之决疑难,断不平。有不讼于官而谋于母者,即桀猾,母一言冰解而兽伏。于是府若两县学诸生数百人,以母走告知府汤公,公令榜其门。时母已老就枕席,至榜日,独呼其孙宪令起,沐浴更衣坐堂中,益遍召其诸子孙使来前,榜声绝而母逝矣。

论曰: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亟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未闻以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阻百余创起之寇于呼吸之间,匿贮金,徙病男子,假冠服出所藏,又默识其所欲与,若母之敏给而奇者也。假令母与诩之妻不为妇人,在今日得提数万之众,以与闽越东夷之寇相从事,其所谓敏给而奇者,又不知何如也!余于斯重有感焉。母之曾孙贫数为余道母事,且曰:母死时,出其筐中所计族人婚姻巾括衰带至麻缕系缀之细无不具,其他物称是,子孙男妇人哭泣成礼而已。嘻!观于斯,而母之慎密计深远又如是哉! 注①橐:袋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公瑾 归:女子出嫁。
B. 县无城郭 固:原本。
C. 母劝公为浮梁以 济:渡。
D. 又默其所欲与 识:记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益遍召诸子孙使来前 丈夫亦爱怜少子乎
B. 则可共事 入则王图议国事
C. 未闻文吏妇与其家众数人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 母之曾孙贪数余道母事 臣韩王送沛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所记述的白母,于民则“却寇”造桥、断讼分难,于家则竭才尽智、“修饰谨慎”,故深受百姓和族人的尊敬。
B. 文中关于白母与徐氏“不为妇人”,则完全可以像男子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假设,表现了作者的遗憾与惋惜之情。
C. 本文在表现白母机智勇敢的“丈夫气”之外,还通过对白母临终前预先精心安排丧礼用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缜密周到的一面。
D. 本文撷取白母一生中的几个生动片断,绘其形象,写其精神,笔法详略有致,体现出作者驾驭材料的良好能力。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古今称节妇贞女者多矣兼才与智而有之唯孙诩妻徐氏耳纤缓图之而乘时以亚发殆兵家所谓债弩发机者与然徐既许览以昏则可延日时得自为谋有两故将可召则可与共事。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素弱,母为善调节,使读书成所学。

②其妇人载橐哭以送者,途相次如鱼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