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社会生活
- 人类生活的世界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 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生活
- 世界历史
- 当代中国与世界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
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与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


A.李鸿章的洋务运动 | B.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
C.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 D.康有为的戊戌变法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下面四幅图片,最恰当的研究主题是


A.袁世凯复辟之路 | B.思想大解放 | C.国民革命运动 | D.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则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自许纪霖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1)“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哪一革命组织后来改组成国民党?
(2)“文化的进步、价值重建运动”指什么运动?此运动与中共成立有何联系?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
(4)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在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发展的探索历程中你能获得哪些宝贵的认识?
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也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 )
①辛亥革命的开始
②五四运动
③***的诞生
④国民革命军北伐
①辛亥革命的开始
②五四运动
③***的诞生
④国民革命军北伐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有史学家说,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下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植根于(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