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社会生活
- 人类生活的世界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
-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
- 中国现当代的社会生活
- 世界历史
-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16·绵阳)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根据下列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争取民族独立 | B.建立近代化工业 |
C.追求民主自由 | D.探索近代化道路 |
1926年11月,胡适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演讲。胡适被誉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主要依据是
①发起新文化运动,号召青年争取平等自由
②率先发起文学革命,号召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提倡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北大办学理念
④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向旧道德旧礼教发起猛烈攻击
①发起新文化运动,号召青年争取平等自由
②率先发起文学革命,号召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③提倡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北大办学理念
④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向旧道德旧礼教发起猛烈攻击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红卫兵”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红卫兵”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1: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外景2:考场大楼悬挂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竖幅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如图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 B.党和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 C.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 D.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下列成就不属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取得的是( )
A.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自给 |
B.兰青、兰新、包兰铁路的修建 |
C.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 |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
A.***的革命历程 | B.土地革命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某次会议的最后一天,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等代表提出“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次会议应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如图是我国军队佩戴的袖章,它反映的这次战争被称为真正的“立国之战”,铸就了“民族精神的底座”。这场战争是( )


A.越南战争 | B.抗日战争 | C.解放战争 | D.抗美援朝战争 |